正文 第12章(3 / 3)

感受驚喜

有位作家在一個殘疾人聯誼會上,與中學時的一位同窗不期而遇。

坐在輪椅上的同學說道:“老同學,還認得我嗎?”

看著眼前這個輪椅上的同學,作家在朦朧的記憶中想起來了,中學時期,這位男同學是一個追、趕、跑、跳、蹦,終日馳騁於球場的活潑男孩,萬萬沒想到今日也成了“輪椅族”。

一陣寒暄過後,這位後天殘疾的男同學說:“如果不是畢業後的一場劫難,我總認為人到了適婚年齡,結婚生子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老天和我開了個玩笑,讓我成了後天殘疾者;也沒想到還能結婚,老來得女,我終於認識到了人生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

又在一個畢業典禮上,許多家長們坐在一起,聊的不外乎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右鄰的媽媽對作家說:“恭喜你兒子如願考上了重點中學,其實,以他在班上的一貫表現,上重點中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雖然這位家長說話的口氣是那麼的肯定,可左鄰的媽媽則憂心地說:“我家的兒子按理說是可以考上重點中學的,可是偏偏事與願違,我真感到難受。”

生活中,我們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經常用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去麵對很多的人、事、物,包括自己的家長。君不見,媽媽終年替我們做飯,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絲毫沒有驚喜的感覺。可是。偶爾朋友請我們吃了一頓飯,我們卻感激得五體投地。

如果一切事都是理所當然,那麼生活就會變得平淡無奇,甚至還會引起衝突,不但少了一分讚美,也多了一分苛責,甚至也失去了感恩的心。如果我們能換個想法,凡事抱持著“理所不當然”、“事事皆非想當然耳”的態度麵對生活,我們就會更加知恩、惜福、感恩、感德,就更能珍愛世間萬物,就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驚喜。

清空心靈的垃圾站

一個深為數學老師器重的學生,每天下午放學前都會得到數學老師布置的兩道數學題,晚上做好後,第二天上學後交給老師。

有一次,這個學生回家後,發現老師給的他兩道題中,最後一道似乎有些難度。他想:以往每天的兩道題,我都很順利地完成了,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早該增加點分量了。

回家後的當晚,他和以往一樣誌在必得、滿懷信心地沉入到解題的思路中。最後一道題稍微難一點,他多花點時間,再換了一種思路,終於把這道題給解決了。但他還是感到一些內疚和自責,認為辜負了老師的栽培:一道題竟然做了幾個小時。

第二天上學後,當他把這兩道已解好的題一並交給老師時,老師驚呆了:原來,最後的那道題竟是在數學界流傳百年而無人能解的難題。老師沒在意把它與另外一道普通題混在一起,交給了這個學生。這個學生在不明實情的情況下,意外地把它給攻克了。

這則故事頗令人深思。這個學生一貫都能攻克老師布置的作業題,但是,假如知道這道題的來曆,他還會在一夜之間將它攻克嗎?由於心理上的怯懦和準備不足,加之受傳統思維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為自己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障礙。這個學生因為沒有這些障礙,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關,這也正印證了“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古訓。

存儲在心靈中的傳統觀念,自覺不自覺地引導我們繼續采用原有的行為方式,盡管主觀也不希望那樣,但這種方式很難從心靈中清空,使得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知難而退,優柔寡斷。

這才是人生最大的難題。一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放下一切身體或心靈的負重,清空這些垃圾,那麼就可輕裝上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