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湖鬼閣(1 / 2)

中晉太元八年正月,故都中京。

數十年來,中京輾轉幾手最終還是落入大秦胡虜之口。如今氐族人苻薈任郡守大肆欺壓漢人,使得中京城人口調零,蠻夷橫行。城內胡人所過之處殘桓斷壁,滿目瘡痍;城外縱聽哀嚎晝夜,白骨皚皚。昔日司馬家統轄的大晉王城國都的繁煌錯錦至今已然變成了一座寂如死灰的空城。

那日洛水西畔天色陰沉、斜風細雨,一位身著青衫棉履的年輕公子揖手於袖杵立木橋良久,待得一輕舟在波濤湧動中緩緩劃近,他那張枯如秋草般的憂容方才有了一絲漣漪。在距離木橋還有數十丈之遠時,烏蓬中一道黑影飛馳疾出、展臂踏浪三五息下跳至青衫公子身前,繼而輕舟靠停,青衫公子顧不得與上岸之人回禮忙跳到舟上躬身撥簾,抬眼細看之前便由心地驚喜問道:“多年未見先生近來可好?”

“在下山野之民驚擾中山王世子親身前來,心中莫名涕零。”但見一身著墨色胡服的淨麵青年淡然抱劍作揖回禮,拂袖示意青衫公子落座,隨後那橋上的黑影跳上舟尾,這隻輕舟便泛泛離岸漂泊而去。亦無方向亦無船夫,仿佛無形中有隻手在靜悄悄地推動著它。

“先生客氣了,自六年前江陵一別我從未來得及問過先生尊名,隻知先生家居太湖淩煙閣。今日再會,先生不妨告知於我,往後熟絡也好以表字相稱。”這位青衫公子複姓司馬名季庭,字皓昱,乃大晉宣帝第七子扶風武王司馬駿一脈嫡後。往日裏常聽人說此先生乃戰國無名氏之後,今日一見其胡服裝束司馬季庭倒有些驚異未言。

“區區賤名不值殿下叨念,在下自國破家亡後就已然無名無姓,而今在那淩煙閣裏也多被人喚作無名。若說與殿下方便相稱,不妨殿下喚在下一聲素玉即可。聽聞殿下而立又三,於在下癡長七歲,若殿下不嫌棄山野粗鄙之風,那在下便直諱一聲皓昱殿下”青年蒲服而坐頷首間予青衫公子執酒掌盞,眉間氣宇軒昂,與他人印象中有著淩煙閣“盤龍”之稱的儒雅士子大相庭徑。

“先生太過謙愛了,今日今時亂世開局、這中山王世子頭銜也不過是一個虛名,能在這蠻夷之地苟延喘息保全家族性命已是天恩所賜,但憑先生所好隨意稱呼。先生有所不知,數日前聽聞江湖傳言淩煙閣第一智士將親臨中京,我興奮得這幾日都未曾安睡。方今有了先生到來,我心中夙夜思量的難題必然得解。”司馬季庭心中有那麼一瞬間想開口與素玉先生以兄弟相稱,然轉念一想以江湖風習待見隱居高者未免太過不知禮數,便把此親近之意咽了回去。

淩煙閣,始出於西漢中期的皇族宗裔所創,時節善於星相推讖而逐漸發展成為天下第一大閣,於碧波浩渺間無形無蹤,一言一行卻足以撼動當今天下時局。

此閣起先本是朝堂廟宇之間皇族貴胄與豪門世族引墨風騷之處,後在漢朝崩析時數位江湖有誌之士與退隱朝臣為保護劉氏後裔安樂而遷立淩煙閣於太湖之上。三國時期曹魏與西蜀皆有拉攏之心,或因此閣庇佑漢室宗親而存剿滅之心,怯於尚有人心士族思漢故未動腥風。時過境遷,淩煙閣裏的漢室宗親早已死於彼此的內鬥,而今閣裏住著的都是前朝退隱世外的江湖人士與肱股之臣的後人,其中不乏數十年前名震天下的江湖俠客又或是權臣悍將。

江湖上素來傳聞淩煙閣裏有三位冠絕天下的智士,分別是“盤龍”無名氏、“睡虎”司空穎、“玄穀”諸葛皊。這三位智士的才學便如同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任得其一就足以手掌乾坤,撥弄天下是非。然三位智士當中排名第一的“盤龍”無名氏常年隱居淩煙閣極少行走江湖,聽聞武藝更是天下無出其右。第二位的“睡虎”司空穎聽聞早已經出閣遊跡於北方蠻夷之地,隻是尚未聽聞其投效於北方諸國,又或有傳言稱司空穎業已在十年前大燕皇室之亂中為大燕五皇子慕容垂所殺。

而最後一位“玄穀”諸葛皊聽說是一位風華絕代的佳人,更是前朝諸葛武侯的後人,精通兵法演陣且深得武侯所傳,雖為待字閨中但頗有當年諸葛武侯一身傲骨遺風,北方諸國不乏青年才俊為睹諸葛皊絕世容顏而結伴泛舟於太湖之上。

值得世人最為稱道的一點便是雖太湖浩蕩五千裏有餘,然從未有一舟一人見過太湖之上有什麼島嶼上建有閣樓,也沒有人見過那些島嶼上有淩煙閣的人,因此世人常恫言淩煙閣亦太湖鬼閣也。自然那些拜求淩煙閣的青年才俊均是無功而返,隻有少數人常年留守於太湖岸邊的鎮集村落。每逢淩煙閣的人出入江湖,便自稱是從太湖而來,這一點亦然江湖人士匪夷所思。曾經也有過不少人想抓淩煙閣的人過來問問究竟,隻是可惜那些人或者勢力在得到答案之前就被一一滅口,自此連朝堂的人也隻是敢好奇這一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