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自己的情緒。剛開始當店長的時候銷售情況不太好,本部每天給我很大的壓力。然後我跟本部說至少給我半年的時間,然後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實力。雖然我的話是樂觀的,但是我心裏也很著急。但我從來沒有在我的銷售人員麵前表現出我的著急。因為我想領導急,下屬更著急,很容易丟了方向,所以我每天跟他們碰麵的時候都微笑著說話。甚至我每天早上都會準備早點帶去辦公室給銷售人員。因為我知道很多人不吃早點上班,他們以為我準備早點是因為分店的銷售很好,所以我才會高興地準備早點,但是那個時候分店的銷售很差。那個時候他們不知道我心裏多著急。結果,我的微笑和陽光政策給銷售人員的影響不小。他們後來知道了分店的狀況,彼此鼓勵,互相幫助。結果4個月以後,我們獲得了最佳分店獎。
銷售差的時候,如果我向他們表現出著急的樣子或發脾氣的話,我估計很難調動起他們的情緒。因為我著急會讓他們感覺做工作是為了店長。但是我很努力地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讓他們了解這是他們的工作,他們所做的是為了他們自己,所以帶來了好結果。
低情商者懷才不遇
一位朋友名校畢業,人極聰明,長得瀟灑,說一口悅耳的美式英語,專業又出色。畢業後進入一家合資金融公司,每日衣冠楚楚,豪宴高樓。可是,同輩朋友即便從私營小企業做起,也已晉升經理,獨當一麵,他卻在5年中換了三個單位,依然布衣。春節見到他,他麵露鬱悶之色,原來年終績效評定不利,心中塊壘難平。
他工作出色,是單位數得著的行家。在年終評定業績時,職能部 門領導和行政直屬領導給了他兩個截然不同的評語。職能部門領導的結論是:“他工作認真,對業務具有敬業精神,謙虛,能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應評為優。”行政直屬領導卻認為:“他工作尚可,但人際關係不好,性格孤僻,沒有團隊精神,應評為差。”
朋友的遭遇讓我們也憤憤不平,論學曆、才幹、敬業,他哪一樣不出類拔萃?他的症結在於:情商缺乏導致了他的職場失利。
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在這個人際交往圈子越來越大的時代,一個人如果隻注重內在品質,而忽視外在的表達和交流,人際交往必然會受到影響,從而錯失許多寶貴的機會。很多優秀的員工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工作中的討厭蟲”,原因在於他們失去了“人緣”。
職場環境如同一個小社會,能否愉快地工作首先要取決於人際關係的好壞。“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態度將是我們上升的絆腳石。其實,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和他們交流,向他們學習,這是“工作”所衍生出的很重要的附加值,不僅可以拓寬自己的生活與視野,對於自我成長也是很有效率的渠道和方法。在職場中,不乏有氣質、有才氣的人。然而,有的人卻把這些資源過度“自戀”化,因而在待人接物上常有一種清高心理,對同事冷漠以待,總以為自己有才能而不需要靠別人也不想幫別人,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這樣的人際關係,使得他們很難成功地突破晉升的“玻璃天花板”。
首先,上司尤其是頂頭上司將直接決定著你能否晉升。任何一個上司能坐到領導職位上,都有其過人之處。但不是所有的上司都是完美的,對上司投其所好、百依百順甚至是“陽奉陰違”的人並不能獲得領導的好感;同樣,不分場合與上司唱對台戲,也會使領導反感。所以要盡力完善、改進與上司之間的關係。要創造條件讓上司接納你的觀點,認同你的優勢。不過,在提出質疑和意見前,一定要拿出詳細的、足以說服對方的書麵計劃。
其次,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是個人晉升的重要砝碼。任何一個公司在提拔一位員工時,都得考慮群眾基礎,因為晉升上來的人不能“唱獨角戲”。作為同事,我們沒有理由苛求人家為自己盡忠效力。要職業化,不可情緒化。把別人的隱私抖摟出來、背後議論和指桑罵槐,最終都會在貶低對方的過程中破壞自己的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觸。同時,對工作要熱情,對同事要給予慎重的支持。支持意味著接納,但一味地支持隻能導致盲從,也會滋生拉幫結派,影響公司決策層對你的信任。
最後,友善對待他人,其實是友善對待自己,因為人人心中有一杆秤,多數人會投桃報李,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如果前麵的那個朋友能多和領導、同事溝通,少一些世外高人式的獨來獨往,就會多一些微笑,少一些煩惱。或許,建議他明天,從帶著笑容上班、向清潔工問好開始,會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情商提升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