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秋前後這槐花開得更燦爛,到時候兩位小公子結伴相遊,去攀登一下欽天山也不錯。好了咱們到了,準備下車吧。”李隨的話剛落,“吱紐”一聲車輪子的聲音響起,那車夫也是心思敏捷之人,從前麵駕車處取出剛剛的上馬墩,候在一旁。
幾人陸續下了馬車,由李隨帶著往前走,“咱們先去登記一下,到時候會有考核的司成過來,考考你們的底子,然後再分班,雖然我家大人給疏通好了內舍的名額,不過還是希望兩位公子好好應對等會的小測,這關係到兩位公子日後是否能進入上舍。”
“恩,知道了。”小雅點頭答道。
幾人往林蔭小路走去,耳畔依稀飄來嫋嫋的讀書聲,往前再走一段路,抬頭迎麵先看見一個赤藍底的紅木大匾,匾上寫著鬥大的三個大字,是“集賢門”,扁下四個黃金大帽,殿高十多米,四個飛簷掛有銅鈴,微風拂過清脆的響聲不絕於耳,那朱紅的大門,顯得那麼古色古香,這就是如今宋朝的最高學府啊。
幾人穿過集賢門,再往前便是太學門,在太學門與彝倫堂之間有一尊孔子塑像,“世忠哥哥,父親說這是咱們先祖時的聖人,見到畫像、雕刻、塑像都該施禮,你同我一起吧。”話落小雅便拉住韓世忠向孔夫子微微施禮。
“咱們往前,過了這拱門便去太學生的大廳,後麵的小廳就是童子郎廳,你們兩位年紀小,不能算是太學生,隻能稱之為童子郎,我們便在那裏等著司成前來。”李隨指著前麵的三個拱門,“中間的拱門最是寬大,這正門平時隻有皇帝來時才可以出入,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也可以從此門進出一次,回來謝師拜孔子。這太學生和我們陪侍者皆是進出東側拱門,太學的夫子則是出入西側門。這太學裏等級森嚴,兩位小公子初來千萬別走錯了,不懂的問我便是。”李隨指著這三個拱門細細的講述裏麵要注意之事。
“這太學不見得有多大本事,倒是規矩挺大的。”小雅聽李隨說後,不禁感慨如此多的規矩,還真不如回去陪月朗諾算卦去呢。
“哦,那不知小兄第有何本事呢?”離他們不願處有人問道,想來是聽到小雅的低語了。卻看那人年紀輕輕,有著高挑秀雅的身材,手裏那把折扇慢搖。衣服倒是樸素,是前兩年時興的墨印綢緞。他發髻綰高戴著發簪,下巴微微抬起,臉上帶著微笑問道。
“這位公子失禮了,我家小公子童言無忌,再會再會。小公子,不可說不可說,咱們還是去童子郎那裏候著,走吧,別讓司成先到了可不好了。”李隨護著兩人往前走,這才剛到太學,別又忍下什麼亂子,這裏讀書氣氛濃,可是那些讀書人常常心懷不滿,常常自命清高的比比皆是,看那人年紀應該是太學生,還是少說話為妙。
小雅看看那人,怪人,我說我的話礙你什麼事,還找著上來接腔,轉過身隨著李隨通過東側的拱門,往回看去那人還站在那裏,薄薄的唇上掛著淡淡的笑,真是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