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是中國古代賢者留下的至理。一個人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就就需要擁有“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氣度。世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必定有著非同一般的涵養——他們能夠淡定、從容地麵對人生的一切。

淡定,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人生選擇。保持一顆淡定的心,遠離焦慮的侵襲,是當下的人們最應該作出的選擇。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在人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很多帶“快”的事物,比如,速成班、速成雞、速效藥等等。“快”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卻帶來了更多的負麵影響。人們每天都在為生計而奔波,沒有人能夠停下來,讓自己的生活節奏變得舒緩起來。生活快節奏帶來了人們物質生活的繁榮,但是人們變得越來越焦慮、急躁了。

有時候,人們在不停地加快自己的速度,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能夠“一揮而就”,但往往事與願違,人們越是著急、焦慮,事情反而越是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焦慮並不能解決問題。當人們因焦慮而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將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淡定地去麵對棘手的問題,當人的心情淡定下來,不再焦慮時,事情反而能夠更好、更快地完成。

淡定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氣度,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度。一個淡定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是一個能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誘惑,能夠控製自我欲望的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之中,人們每天都要麵對太多的誘惑,有些誘惑人們能夠抵擋,有些誘惑卻很難抵擋。那麼,如何才能夠在種種誘惑麵前把持自我呢?一顆平常心,一種淡定的態度,是抵擋誘惑的最好方法。麵對一切誘惑都保持淡定,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人們就能夠正視眼前的誘惑,看透其本質,對它說:“不!”

和淡定相對應的是焦慮,人們由於不能夠從容麵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所以開始變得焦慮。焦慮使人們在生活之中的各種欲望都無法得到滿足,又沒有發泄的途徑,從而在內心之中產生一些負麵情緒。眾所周知,當一個人陷入焦慮之中,就可能導致自身情緒失控,從而導致各種不良的後果。焦慮之所以能夠導致各種不良後果,是因為當人們產生焦慮之後就會衍生出各種更加惡劣的情緒,比如,由焦慮而產生的自卑情緒,由焦慮而產生的抑鬱情緒以及由焦慮而產生的絕望自殺的情緒……正是由於焦慮情緒可能導致的可怕後果,人們一定要找到抑止焦慮的辦法,讓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輕鬆自在起來。顯然,保持淡定的心態是遠離焦慮的最好辦法。

淡定的心態能夠幫助人們坦然地麵對眼前的一切,讓人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不會再為一些無謂的事情變得焦慮不安。擁有一顆淡定的平常心,從容地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當一個人真正平靜下來,淡定地麵對自己將要經曆的一切,他會發現世界變得如此簡單,他不會再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也不會因為一點挫折而懊悔不已。用一顆平常心,淡定地看待世間的一切,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自然。

全書共分為十三章:《少貪婪,戒私欲》、《不生氣,不抱怨》、《不較真,少計較》、《揣明白,裝糊塗》、《少煩躁,不強求》、《懂舍得,常放開》、《勿煩惱,養身心》、《不苛求,少刻薄》、《不氣餒,不言敗》、《不衝動,善思考》、《懂分享,不自私》、《心自由,不執著》、《善知足,惜幸福》。編者力圖從十三個不同的角度來闡明保持淡定的心態、遠離焦慮,以期告訴讀者如何才能使自身擁有一顆淡定的平常心、遠離焦慮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讓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