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人:隋煬帝楊廣。之所以把他放在篇首,是因為他創製了一個時代,雖然他不喜歡。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時代,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才得到機會證明自己的存在。
他改變了一個王朝的走向,正是因為這個改變,唐王朝才獲得崛起的機會。也是因為他,無數的生命承受了血與火的煎熬。所以,一切都要從他這裏開始。
在介紹這位大人物的事跡之前,還是先了解一下他的一些資料。
楊廣,男,生卒:公元568年----公元618年。
個人愛好:建築(修宮殿開運河)、軍事(打吐穀渾,高麗)、旅遊(幾乎都是組團旅遊)
人生信條:人隨心動,想動就動;誰敢比我牛,我就滅了誰
討厭的:許多,如別人某些方麵比他牛;說他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和他對著幹(造反)
簡曆:581年前,雁門郡公;581----600年12月,晉王;600年12月----604年七月,為太子;604年7越----618年3月,為隋煬帝,後麵就是主要介紹他當隋朝老總的事跡。
我們此處隻從他當皇帝開始,因為一切的開始都是從他當皇帝開始。而關於他掌權後的作為,或許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將愛好進行到底!
仁壽四年七月,公元604年。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到西方世界“定居”。楊廣登上皇位,繼承了正處盛世的隋帝國。
這時的隋朝已經進入了繁榮時期,百姓生活安定、自足、平和;政治也比較清明;對外的軍事上更是將突厥打的服服帖帖的稱臣。
一切都在向正確的方向上前行,照這樣繼續下去,隋朝也許就能多延續幾代。但楊廣卻不願意順著他老爹的方向繼續前進,他想搞點自己的特色。而他的特色隻需用兩個字概括----折騰。
他的折騰無所顧忌、隨心所欲,折騰的讓人瞠目結舌,折騰的讓天下天翻地覆。關於他的折騰,如果詳細描述估計能獨立的寫成一本書。所以為了節約看者的時間,也為避免過多的板磚飛來,下麵就用記流水賬的方式來簡單的說說這位皇帝的折騰,看看他是怎樣改變了隋朝的走向,創造了一個時代。
從根本上說,他的折騰就是他三大愛好的擴大化。建築、軍事、旅遊,三者交替循環,有時同時進行。正是他這三大愛好的不斷重複,把原本的好日子徹底的毀了。
仁壽四年11月,這位仁兄遊洛陽,開始正式折騰前的熱身。他下令發動民工幹一件事,挖溝。也許你要問,挖溝?幹什麼?那就是用這個溝防備北方的軍事威脅,夠折騰吧。(記載:丙申,發丁男數十萬掘塹,以置關防。)而這隻是一個小小的前奏而已。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年號倒是不錯,但他大業的結果就是毀滅),這位仁兄開始了正式的折騰,天下百姓的生活從此改變,強盛的隋朝也就此開始改變走向。
3月他派楊素、楊達、宇文愷建造東都(洛陽);命宇文愷、封德彝(記住這位仁兄,隋唐兩朝超級權術牛人,後麵李世民兄弟爭鬥的章節會詳細介紹)修顯仁宮;命皇甫義開通濟渠,沿途造行宮;命王弘、於士澄往江南造龍舟;
5月派人築西苑;接著開邗溝;
8月南下遊江都,同時派韋雲起用突厥兵平契丹。
也許從這短短的幾個字中還不能深刻的感受到折騰,那麼讓我們把這些事用幾個簡單的數字來細化。
首先,東都工程每月使用勞動力達200萬,第二年正月完工,整個龐大的工程隻用了九個月左右的時間。
通濟渠600多公裏,寬20米左右(記載:渠廣四十步,渠旁皆築禦道,樹以柳,名曰隋堤,一曰汴堤。),前後用人超百萬。開邗溝又是數十萬人。
西苑在東都城西,據說囊括了200多裏的範圍,構造更是奢華(記載:其內為海,周十餘裏,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餘尺,台觀宮殿,羅絡山上)。
遊江都就更熱鬧了,這位仁兄是拖家帶口進行了組團旅遊(一直如此)。更有個性的是連尼姑、道士等都帶上了。一路更是熱鬧,光拉船就動用了上萬人。(這裏沒有纖夫的愛,隻有纖夫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