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寬大的人才是能夠成大事的人,特別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更應該能夠具有這種氣度。能夠將高帽戴到下屬的頭上,而自己甘居下風的領導者,才是真正成功的領導者。能容得下下屬,才能夠擁有肯賣力的下屬。貝克的甘為人下並沒有給他的事業發展造成任何的阻礙,後來他成為《考利歐周刊》的發行人。

一般的“小”人物,便不能領會這其中的道理,動輒對能幹的部下嫉惡如仇,這也實際是他被其下屬看不起的緣故。一個人越是自己看得太重,希望別人一天到晚都圍著他團團轉,對他滿口的恭維和奉承,他就越是被部下看不起。真正的大人物往往善於放長眼光,戰勝一時的虛榮。

“善用人者為之下”,這條真理在那些成功的、為人稱道的領導者身上都有著很好的體現。

比如卡內基,當他談起他所取得的成就時,總是把它歸功於他周圍的人,他認為他周圍的這些人都比他要聰明。

林肯在選擇閣員時,他不僅對那些具有堅強意誌、難於操縱的人感興趣,而且就是那些向來看不起他的人,他也會根據他們的實際才能加以任用。這裏舉兩個例子:他的陸軍司令斯坦頓是繼卡梅倫之後的一員大將,他常說林肯是“原始的大猩猩”,並把布爾倫的災難,歸咎於他管理上的無能;林肯最得力的財政部長蔡斯,最初他就不喜歡林肯,並且還曾陰謀反對過他。林肯不管人家對他感覺怎樣,他都會把那些能擔當重要職務的人兼收並蓄起來。同時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弱點,他所錄用的人,都是能製勝他的弱點的。

至於不善於當領導的庸人呢,他們不僅難以容忍那些難以駕馭的人,甚至不願意把權力稍微下放,還常抱怨找不到真正能幹的助手。他從來不注意自身的不足,從不看清自己,卻以為世上隻有他能把事情做好。事實上,他已把“自我”提高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樣的領導者,怎能不失敗呢!

另外,一個真正的領袖不會時時追求自己的名利,而是將這種名利盡可能地讓給下屬,這就是贏得下屬們的支持和忠誠的最好方法!

卡內基說:“如果件件事情都要自己去插手,並把一切名譽統統歸於自己的人,是不會成就什麼偉大事業的。”

哈裏曼是著名的鐵路建築家,正是因為他對許多工程的傑出貢獻,整個的加尼福利亞大峽穀才沒有被洪水衝毀。不過,一旦有人當麵問起哈裏曼,是誰最後控製了科羅拉多河流並解除了大峽穀的危險,他一定會這樣回答:“是倫道夫、科裏、欣德、克拉克……”

他的下屬們卻這樣說:他們工作後麵的原動力——成功之因——就是他們領袖的百屈不撓的決心。

許多愚蠢的領導人一味地為自己求榮,不惜把手下人的利益給犧牲了!這樣做的結果會怎麼樣呢?

一位執行官在一所店裏開理事會的時候,總能提出一些新穎的意見。他對這些意見非常自負。因為這些意見大多都很中肯,所以被采納了不少。接下來他就因此不斷地製造輿論,宣稱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勞。

後來別人發現,那些意見差不多都是他從他的下屬那裏得到的,而他對於他的下屬從來沒有做過任何表示。他們知道事實的真相以後,非常憤怒。他所主管的部門的紀律原本非常好,後來就是因為這件事開始崩潰了。結果弄得一團糟。

如果上麵這位執行官顧及一下下屬們的情緒,結果就不會招致這樣的慘敗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馬森有一次講起他的領導米切爾——《生命》周刊的創立人和發行人時,這樣說道:“他是完全沒有虛榮心的一個人。他鼓勵公司的每一個人讓他們感覺到自身的重要性。他常常把公司的成功歸公於他人,而讓自己潛身幕後。結果,當他死後,公司裏的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有能力把這家刊物維持下去,而實際上在以前是全靠他一個人操勞的——雖然在他生前沒有表示這一點。”

“我記得,有一次他對我們中間的一個廣告員說,不但整個廣告部很重要,即便是他(指廣告員)也是身負重任。後來我對此表示異議,我認為,如果沒有確定的編輯目標,廣告就幾乎等於零。米切爾卻回答道,從廣告員的立場來看,他是了不起的,我們應當使他有一種自負感。”

你想象得到嗎?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拱手把領導的位置讓給了別人!英國政治家迪斯雷利將要做宰相的時候,就另外推舉了一個人任黨的領袖,實際上他才是黨裏真正的領袖,他卻事之惟謹,做這人的副手,一直到他逝世。這是因為他明白,在個人受公眾接受的程度上,他比不上這個人。他的“讓賢”之舉使他贏得了更大的成功與更多的尊重。

以上的事例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善用人者為之下”,謙遜贏得眾人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