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歲離家(1 / 2)

1.七歲離家

七歲。

“奶奶,再見,再見!”七歲的原佳奈坐在駛離家門的汽車裏,趴在後座背上透過車窗不斷朝站在家門口的奶奶招手,臉上淚水漣漣,粉嫩的臉蛋子流露出無盡的離別傷感。

模糊淚眼中映著奶奶不斷朝她招手的身影,奶奶用她的和服衣袖揩著眼淚,影子越來越小。

“嗚嗚,奶奶,再見,再見!”原佳奈不斷用手背擦去汩汩淚水,使勁睜大眼睛希望能看清楚奶奶的臉,哪怕隻是模糊的眉角!

可是那團影子小了,終至不見。

原佳奈腦海裏自動浮現與奶奶道別時的情景:奶奶與小姨站在門口,她看見奶奶眼裏流出亮晶晶的液體,慈祥地笑容像暖陽般,向她溫柔的說,小乖,到東京要聽爸爸和媽媽的話,不要到處亂跑,不要接受陌生人的東西,睡覺要蓋被子,不要偷吃糖果……一長串的叮囑好似要將原佳奈出生到現在所有不良習慣道盡,輕軟的語音中裹著哽咽聲,不斷喃喃小乖小乖,回家吃飯了,還未好好寵溺疼愛,一瞬之間可愛嬰孩已長為活波可愛的小學生,心若有憾。

原佳奈一直看著後車窗,直到熟悉的街道都看不見了,她一直哭,扭頭望著旁邊的媽媽:“為什麼奶奶不和我們一起去東京?我們不要留奶奶在這裏,好不好,我們帶她一起走,好嗎?媽媽!”

媽媽拿過手絹給她揩著兩條淚溝溝,語氣無奈:“奶奶舍不得這裏啊,去了東京,她會不舒服,會生病,知道嗎?”

原佳奈撅起嘴,鼓著兩腮,表示不滿,過了一會撤下嘴角,滿臉困惑:什麼東西讓奶奶舍不得,什麼東西竟然要比她還重要,讓奶奶更割舍不掉,非要自己住在老家?

是吃的嗎?是玩的嗎?是穿的嗎?還是看起來漂亮的?

其實孩童時的原佳奈是不會明白的。

爺爺葬在了那裏,奶奶是不會再離開那裏了。

對一個七歲的小丫頭片子而言,她會為糖果喧跳為漂亮衣服而矜持像小公主為積攢畫片而購買視為附屬品的零食,甚至會為奶奶更喜歡爺爺而暗暗和奶奶生悶氣。

那一年,七歲的原佳奈走出了奶奶的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原佳奈和父母搬到了東京,奶奶和小姨留在了冬季很冷雪景卻無比漂亮的劄幌。她離開了從出生一直生活到七歲的北海道,跟著父母到那個聽說非常大有很多人的城市。

她始終都沒有忘掉故鄉,那個地方這麼美,冬天的時候像仙境,那麼白,那麼寧靜,白色雪花,從口裏呼出的白氣幻化為細膩的一團白霧,像一團棉花糖,驚喜中接著失望的發現,這團白色棉花糖就這樣消失了,於是又呼出一口又一口,樂此不疲。

每個人都對自己出生的地方,如果待到他能記住它的時候,不論以後他在哪裏,那個地方對他總有一些特別的意義與記憶,他不會忘記它。

那是一段歲月,童年,金色的陽光中翩舞的漂亮大蝴蝶,短短的胖小手丫,蔚藍天空中飄揚的鯉魚旗,白雪皚皚下的寧靜村莊,深邃遼遠的藍天,曾經在很長的時間裏回現在原佳奈的小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