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要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金錢、富有變化的生活、挑戰的刺激還是不斷超越自我?然後想想現在的工作能不能給你提供這些物質條件或精神上的感受。如果兩者相去甚遠,你就應該考慮變換一下工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40歲現象”,女人到了40歲,在求職時就總會碰到對自己排斥的招聘信息,於是她們開始對自己的年齡感到恐慌,視換工作為畏途。其實“40歲現象”是毫無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個40歲的女人,那麼就應該重新認識自己,不要被這種怪誕的現象所左右。
首先,你可以先算這樣一筆賬。一個人從7歲上學算起,經過12年小學和中學教育,再加上4年的大學學習,走上工作崗位已經是24歲左右。接著是幾年的適應期,然後是4~5年時間的工作經驗積累,現在很多人又要再充電——讀研、MBA還要花一兩年時間。這樣在三十多歲,才能基本完成學習積累過程,一個人的人生發展方向初見端倪。實際上,這個時候是人走向成熟期的開始,所以並不應該覺得心理恐慌。
其次,把年齡變成一種優勢去求職。40歲的林女士在國有企業做了9年的市場銷售,由於是大專畢業,總感覺和同事差一截。兩年前,她終於下了決心,辭職去讀研究生,現在即將畢業。沒想到前一段在找工作時碰到了麻煩,發出了二十多封信,居然連一次麵試的機會都沒有,看著比自己小的學弟、學妹都有了著落,心裏實在是不平衡。經過向職業顧問谘詢,終於認識到原因是自己在如何突出經驗、優勢方麵處理得有問題。對於40歲以上的求職者來說,如果仍用剛畢業學生的辦法來應聘,成功的機會一定很少,獲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很好地突出個人的經驗。無論是在簡曆等求職資料上,還是在麵試時都要著重說明這一點。因為40歲以上的求職者一般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
“揚長”是40歲求職的關鍵,但“避短”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應聘崗位選擇上。比如曾經有位40歲的女士,她在會計專業進修了高級管理,她應聘一個銷售經理卻沒有成功。這是因為選擇的職位不適合她,因為銷售經理主管業務,需要旺盛的精力廣泛接觸客戶,還要有充足的幹勁帶領團隊拓展新業務,這更適合一個25歲的年輕人拚體力、拚熱情,40歲的人怎麼也比不過25歲的人。所以,這位女士應選擇的是銷售總監或財務主管這一類的職業。
40歲,我們不必恐慌,但是應該重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的長處:有曆練,有擔當,小有經驗,有年輕人的進取卻無年輕人的輕浮,這種職業形象是極具誘惑力的。隻要你能如此這般地把握自己,那麼,又何愁前路無“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