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卷 孔雀東南飛 下海(1 / 1)

1992年8月1日,駱大明大學畢業回到了東南省山明市的家中。作為家中的長子,下麵還有一個妹妹,剛考上本省夏夢大學的研究生,一個弟弟剛考上夏夢大學經濟係,讀自費本科,一年學費要3000多。在那個萬元戶就是有錢人的年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母都是企業的普通職工,一個月工資加起來也就500多,要供三孩子讀書,壓力非常大。靠著母親是在食品公司工作,在剛要解決溫飽的時代,還算是有不少撈外快的機會,在自家房子裏養雞,養豬,一年能補貼不少家用,才勉強支持到駱大明大學畢業。可是馬上小兒子又要上高價自費大學,父母實在是快撐不住了。父親駱成去是老牌大學畢業生,從本省師範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山明市儲木場子弟學校教中學語文。因為個性很強,脾氣古怪,在單位跟領導同事關係很糟,到文革後,覺得在學校教書沒有前途,企業的效益比較好,就轉到企業質檢科做技術員。從駱大明快6歲從老家會安縣外婆家到山明市父母身邊時,父親就已經在企業工作了。到企業也還是老毛病,跟領導也處不好關係,因此雖說期間有很多機會可以進步,像當時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駱成去作為文革前畢業的老牌大學生,曾經被借調到市科委給進修的市裏幹部補習俄語,跟他一起去做老師的市一中的英文老師黃長清,培訓結束後回一中就提了英語教研組組長,後來到駱大明上一中時,黃老師已經是一中的教務主任了。而駱成去回到企業還是原地不動,氣得他天天在家大罵場領導。當時駱大明剛上小學四年級,對啥都懵懵懂懂,當時就留下個印象,官場太黑暗,有本事的人隻會在其中被上級打壓。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印象,會在駱大明的心裏生長,發芽,以致左右了駱大明的人生軌跡。

駱大明是個天才型孩子,雖說從小跟外婆在鄉下長大,直到5歲多快6歲才到山明市父母身邊準備上小學,之前隻會聽說東南話,根本聽不懂普通話,到山明市後去上了一天幼兒園,因為根本聽不懂老師和同學說的話,第二天就再也不肯去了。父母沒辦法,隻好把鄉下的表姐叫來,在家帶大明。這樣過了快一年,在他要上小學前,有一天他在跟小朋友遊戲時,突然開竅說普通話了。這才算是順利能去儲木場子弟小學上學了。上學第一天,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名字寫出來,駱大明根本不會,隻上過一天幼兒園,父母因為家庭經濟工作壓力,幾乎天天在家吵架打架,根本顧不上孩子,所以駱大明跟班級同學比,起步落後了。老師當時氣壞了,一邊把駱大明三字寫在黑板上,一邊說,你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上什麼學。這一幕給幼小的駱大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以後的歲月裏,被駱大明反複提及,可以說也是影響駱大明一生的重要事件。直到後來駱大明成家,有小孩了,也從來不像後來的同時代父母那樣,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給孩子上一堆輔導班,去占學區房上重點小學。還因為這給女兒留下心理陰影,認為駱大明重男輕女,不愛她。因為後來女兒按戶口劃片是可以上北京中關村一小,駱大明卻沒讓她去上,而是隨便在後來的鳥巢邊上,當時的農村荒地邊的科學園南裏小學就近入學了。再後來,女兒做為北京市三好學生,被學校推薦報考北京四中,駱大明也是不當一回事,讓孩子就近推優上了朝外。由此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駱大明的人生軌跡,是誰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