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輔助生殖技術(二)(1 / 3)

第三節卵母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

卵母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試管嬰兒,主要用於治療男性不育。近來由於環境汙染和精神壓力等因素的影響,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明顯增加。於是。人們嚐試通過顯微受精技術幫助少弱畸形精子穿過透明帶。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受精率高,而且能顯著降低多精受精率。目前無論是來自自然射精的精液,還是取自附睾、睾丸、逆行射精膀胱內的精子行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甚至是精細胞卵漿內單精子注射,都獲得了成功,使許多無精症的患者也有了生育的可能。

適應證

1少弱精ICSI僅需數條精子即可達到受精、妊娠。ICSI是嚴重男性因素不育患者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目前尚無統一而明確的ICSI治療標準。由於各實驗室ICSI指征差異較大,以及患者精液常規參數的波動,實驗室工作中取消ICSI治療是常有的事。但普遍認為需要ICSI輔助授精治療見於:

(1)嚴重少精症患者,即一次射出的精液中精子密度≤2×106/ml。

(2)當精子總數>2×106/ml,而<20×106/ml時,其活動率<40%,或Ⅱ106/ml,則按嚴格標準進行精子形態學檢查,形態正常精子<4%,或精子活動率<5%。

(4)手術獲得性附睾或睾丸少弱精子。

2臨界性少弱精子是否應采用ICSI尚有爭議。有觀點認為,由於引入ICSI治療的時間尚短,可能存在對後代的潛在影響,其危險性有待級以上運動精子<25%,或畸形精子率>85%。

(3)精子總數≥20×進一步觀察,對該項新技術的運用要持謹慎態度。對輕度男性因素不育患者,臨界少弱精經精液處理後,一般均可獲得足以進行傳統IVF的精子,不應采用ICSI治療。

3原因不明不育對原因不明不育患者,可能有目前尚無法檢測出的免疫因素或精子及卵子受精能力的缺陷。因此現有觀點認為,對於原因不明不育夫婦,如果卵子的數量允許,可行部分ICSI,部分傳統IVF,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為患者提供可移植的胚胎。

4前次IVF不受精若前次傳統IVF受精率<25%,則再次IVF時應行ICSI。

5圓頭(頂體缺乏)精子或完全不活動精子對於圓頭(頂體缺乏)精子或完全不活動精子,ICSI是唯一的方法。不活動精子可通過低滲試驗選擇活精子或直接應用其睾丸精子進行ICSI,有助於提高受精率。由於目前對於圓頭精子進入卵細胞後的受精進程缺乏了解,圓頭精子行ICSI的安全性尚無保證,故應慎重。

6無精症通過手術自附睾或睾丸可獲得數目很少或活動力很差的精子,傳統IVF需要的精子數量較多,因此必須使用ICSI。阻塞性無精症患者睾丸的精子生成功能尚屬正常,但輸精管阻塞,精子不能射出。此類患者可行附睾手術取得精子。多數中心現已改進成經皮附睾穿刺抽吸取精術(PESA)。當附睾缺如或完全機化時,從睾丸取出的精曲小管中分離精子(TESE)進行ICSI亦可治療阻塞性無精子症的不育。非阻塞性無精症是由於睾丸精子生成障礙所致,可采用睾丸精曲小管精子或精細胞ICSI治療由於嚴重生精功能低下的非阻塞性不育患者。但生精障礙往往由於遺傳性疾病,如Y染色體微缺失等導致,故應慎重,並向患者交代遺傳之可能性。PESA、TESE是有創性的,一旦有多餘附睾或睾丸精子應予以冷凍保存。由於睾丸精子數量少、活動力更差、更難以耐受冷凍保存,即使凍融後亦難以找到活精子進行ICSI。Cohen等建議將如此少量的睾丸精子貯存於卵母細胞透明帶殼內凍存。

7精液凍存欲行IVF夫婦之男方取精困難者,為預防取卵後不能射精,平時可收集精液凍存備用。由於精子經冷凍後活動能力下降,受精能力亦可能下降,可采用ICSI行個體授精。

8體外成熟卵子不成熟卵子經體外培養成熟(IVM)後,由於體外培養時間較長,透明帶變硬,精子不易穿透,為保障受精,建議行ICSI輔助授精。成熟卵子經冷凍保存後,亦可由於體外培養時間過長而致透明帶變硬,亦建議使用ICSI授精。

準備工作

1注射針和固定針目前商品化的注射針規格統一,清潔無菌,獨立包裝省去了自製的麻煩,現在許多中心都購買注射針進行ICSI。

2針的製備如果需要自製注射針和固定針,需要特定的儀器設備。

3精子的準備

(1)少弱精精液可用密度梯度離心法處理,嚴重少弱精者可將液化後的精液采用Mini密度梯度離心法進行處理。

(2)行附睾穿刺抽吸取精時,應在注射針筒中預先吸入1ml培養液,抽吸附睾液後,連同1ml培養液注入培養皿中,這樣防止少量的附睾液黏在穿刺針筒中損失掉,另一方麵也便於觀察抽吸液中精子的濃度。但這樣又稀釋了抽吸液,因此常需離心(1000r/min×10分鍾)後使用,若其中活動精子計數較高,如>10/HP也可直接使用。

(3)用睾丸精子ICSI時,先將精曲小管用兩張玻片或兩支針撕碎,再將此混懸液吸入離心管中,靜置培養箱孵育一段時間,直到用前反複吹打混勻,再靜置數分鍾,待大塊組織沉澱後,將上層液體離心(1000r/min×10分鍾)後使用。

4ICSI操作皿的準備一般來說,一個ICSI操作皿裏應有培養液液滴、聚乙烯吡咯酮烷(PVP)液滴、精子液滴和精子與培養液或PVP混合液滴這幾種。

5卵母細胞的處理超促排卵、取卵等步驟同傳統體外授精。取卵後在受精用培養基內經2小時的預培養,此時可將冷凍保存的透明質酸酶取出,置37℃恒溫箱內複溫。在進行ICSI前,將包繞著顆粒細胞的卵母細胞置於透明質酸酶中,連續吹打數次,將大部分顆粒細胞去除。為防止過度消化,作用時間應少於1分鍾。然後將卵子吸出,置於培養液中,換用不同內徑的巴斯德毛細玻璃管繼續吹打,直到完全去除顆粒細胞。再將卵子用培養液衝洗數次,培養至進行顯微注射。

6顯微注射係統的建立

(1)不同的顯微係統連接管內充填的介質不同,有的使用空氣介導,有的用礦物油或fluorinet。如果是液體介質,進行顯微注射前,將顯微操作儀的注射器及連接塑料膠管內充滿該介質,避免管內殘留氣泡。

(2)顯微操作儀的塑料膠管的一端連接有金屬持針器,左側的顯微操作儀塑料膠管的金屬持針器上安置顯微固定針,右側的顯微操作儀塑料膠管的金屬持針器上安置顯微針,兩支注射器分別固定在微量控製泵上,以控製注射量。將各針連接到持針器上,如為液體傳導,將針內也充滿液體,注意不要產生氣泡。

(3)在低倍鏡下,調整固定針與注射針兩兩相對成一直線,注意要與顯微鏡平台保持至少培養皿塑料底層厚度的距離,這在Eppendorf等有位置記憶功能的操作係統中尤為重要。對於RI等氣動顯微注射係統來說,需要多製作一個培養皿,用以平衡針內外壓力。將準備好的ICSI皿(falcon1006)放入倒置顯微鏡載物台中即可進行顯微操作。

操作步驟

(1)將注射針降低放入幹淨的培養液或PVP液滴中,旋轉控製注射器的微調,調試注射針液體的進出速度。吸入少量培養液或PVP,將油液界麵保持在視野內以便觀察。靜置片刻,等待液麵平靜。

(2)精子製動時要注意注射針的角度,要使針尖碰到培養皿底部。角度不合適時,在培養皿底部會有注射針折彎處針尖向上的情況,這樣無法製動精子。不用PVP的直接在精子培養液液滴中進行精子製動;使用PVP的將注射針放入含精子的PVP液滴中,挑選形態正常的活精子,吸入注射針內,移至幹淨的PVP液中,應用注射針擠壓其尾部中段猛烈製動。然後再將精子從尾部吸入注射針,抬高注射針。精子尾部破損後,易黏住注射針管,應盡快進行注射,或讓精子在注射針內不時地移動地方。

(3)用巴斯德毛細玻璃管將一個卵母細胞從卵子培養皿中轉移至ICSI培養皿中轉至ICSI培養皿中的一個培養液液滴中。用固定針將MⅡ期卵母細胞通過負壓輕輕固定,第一極體在12點或6點處,避免注射過程對卵母細胞紡錘體的損傷,將注射針移至含卵子的液滴。

(4)換至高倍鏡,調整固定針Z軸和顯微鏡焦距,直至卵細胞膜最為清晰。調整注射針Z軸,用針輕壓透明帶,將注射針尖調整到卵細胞正中。將精子移到注射針內口處,確認注射針、固定針內口及卵膜在同一水平後進針。穿過透明帶後繼續進針。同時,不斷調整平麵,可以看到卵膜隨注射針的頂入彈性伸展進入卵漿中。這時不要將精子注入,因為卵膜尚未破裂,精子其實是注在了卵膜外。穿刺卵膜近卵子中間時,可見卵漿回彈包住注射針,表明刺穿了卵膜。偶爾也見到盡管注射針已刺入接近9點處的卵膜,但仍未刺穿卵膜。這時可回抽針尖,在原穿刺口下方重新以較快速度進針。回吸少量卵漿,當卵漿開始快速吸入注射針時,表明卵膜已有破裂口,立即停止回吸。轉而注入吸出的卵漿及精子,再迅速出針。盡可能少地注入PVP液。注射完畢觀察卵膜回複正常位置,並觀察精子注入的部位是否隨卵膜的回複而至卵膜外、注入PVP的量以及是否有卵漿的外漏和卵子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