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小學,沈芸最常聽到以前的班主任講的一個故事就是——
中國有一年舉辦中日兒童有好文化交流,當時有一個活動就是中日兩國的的小朋友一起去爬泰山,結果很多中國的小朋友平時在家裏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寵著,很嬌氣爬不了那麼高的山,一會兒嫌累,一會兒又說口渴了經常要求在半路上休息。;但日本的小朋友卻沒有喊過一聲累,一直安安靜靜的爬山,據說後來還發現有的日本孩子腳都磨出了水泡也沒出聲,真是能忍啊……所以沈芸的班主任就說,中國的這些小朋友都被寵壞了雲雲,不要看人家是小島國,人家就是這樣靠著堅忍一步步強大起來的,最為天朝學子更應該如此,不然落後就要挨打,抗日戰爭打了八年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上了初中,沈芸的新班主任是個留學生出身,在英國待了七年,日本待了四年。
她說別看日劇裏的美少年美少女白皙纖瘦,那都是在大街上千挑萬選弄出來的!其實他們的中小學生平時鍛煉地皮糙肉厚,虎背熊腰的,很少有很白皙的,每天學校還免費供應牛奶,一個個壯得跟小牛犢似的,就連幼稚園的小朋友,到了冬天還要脫光了上衣在操場上跑圈(某蘇:這不是虐待兒童嗎?)……
聽得沈芸直打寒戰,難怪女鬼們大冬天都能穿短裙,敢情是這樣鍛煉下來的,那哪有什麼可看性的說……
就衝著這些,不蒸饅頭爭口氣。說什麼沈芸也不要在爬山的時候喊累,而且她絕、對、不、要、輸、給、鬼、子!
棒子也一樣,就衝兩千零五年他們把端午給申請走了沈芸也不服這口氣。
小樣,姐不壓死你姐就不姓沈了!
哼。
就這樣,某位名族情感沸騰了的“小朋友”拽起小背包,在領導小組的李老師的一聲令下向前衝去。嘴裏還用中文唧唧歪歪地唱: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麵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麵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工農軍隊勇敢前進
戰勝全部敵人
把他們消滅消滅消滅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殺~~~~”
反正這群洋鬼子東洋鬼子又聽不懂,除了他們這個小組又沒人會仔細聽她在這裏蘑菇什麼,老師就算聽懂了也不會管她的,這可是有關“國際友好”。
沈芸才不怕這個,反正她小,被訓大不了撒嬌裝可憐咯。
:-p
李老師嘴角抽搐了,這孩子不會唱像《粉刷匠》這樣的兒歌嗎?看著挺天真可愛的,咋唱起歌來這麼血腥捏?難不成家裏長輩是革命抗戰老戰士?(沈:還真猜對了,俺太爺爺太姥姥就是是紅軍出身。)
都是小孩子,懂什麼…興許是家裏大人教的歌,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瞎唱。這樣想著,便一笑置之。
池少玦可是聽得懂小家夥嘴裏嘰哩咕的是什麼,低著頭不說話,拚命往前趕,隻有不時抖動的肩膀透露了他難以抑製地笑意。
由於他們是分小組爬山,所以也是競賽製的,比速度看哪個小組先到山頂,所有的孩子都是玩兒了命的往前跑,但也是這樣,沒一會兒就累了,三步一停。
這次活動,加上沈芸一共二十個小孩,五個中國孩子,三個美國孩子,四個個韓國孩子,三個日本孩子,三個法國孩子,另外兩個小孩,一個來自巴西,一個來自南非,還有四個指導老師正好分成四個小組。大家都有一定的英語水平,美國巴西和法國的不用說,其他小朋友們雖然英語不能說的特別順溜,但基本交流還是綽綽有餘的。但由於國籍不同,大家似乎集體意識並不強,從他們都是各跑各的隻是離自己小組的指導老師不會太遠這一點沈芸可以明顯看得出來。
不知道別的小組怎麼樣,反正沈芸他們這一小組不是很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