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行金書(一)(1 / 2)

鬼穀真人,姓王名詡,又名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兵家、謀略家,同時也是修道之人。他常年跟隨師尊在雲夢山潛心修道,雲夢山遠離塵世,是一塊山清水秀的福地。

一日,自知陽壽將近的師尊,將鬼穀真人喚到病榻之前說道:“你自幼便隨為師修習五行道法,每次問及身世之時,我都會說機緣未到不能相告,如今為師壽元將盡,也是時候說出你的身世了。”

鬼穀真人看著師尊,雙目垂淚,他知道師尊的良苦用心,嗚咽著說道:“弟子感念師尊養育教導之恩,多年以來弟子早已經師尊,視為親生父親,弟子的身世究竟如何不知也罷。隻是師尊仙去之後,這雲夢山便隻剩弟子一人孤寂度日了,弟子舍不得師尊啊。”

師尊長出一口氣,用盡渾身力氣想要坐起來,鬼穀真人連忙將師尊扶起,隨後師尊繼續十分微弱地說道:“修道之人,生老病死之事應早已勘破,徒兒不用太過傷心。你本是東海龍女之子,你父為一村夫名叫慶隆,隻因人族和龍族通婚有違天道,龍王一怒之下便將你父母壓死在這雲夢山中,你父母死後便化為一道山嶺和一條清泉,為的是世世與你相守。”

鬼穀真人聽完之後,不禁有些義憤填膺,同時又有些無可奈何,悲中生悲地說到:“徒兒多謝師尊相告,沒想到我的父母竟然有如此悲壯的故事,更沒有想到的是我的父母就在我修行的雲夢山中,可是師尊,為何我對這些事情毫無印象。”

師尊回道:“你父母慘死之時,你僅僅是一個尚在繈褓的嬰孩,哪裏會有記憶呢,當時龍王本想斬草除根,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你的父母雖觸犯天條,卻不能株連於你,於是玉帝便赦免了你。為師當時念你身世悲慘便將你收養並且傳授平生所學,也因你是龍女之後天賦異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啊。”

鬼穀真人為自己悲慘的身世而感到憤懣和惋惜,同時也為師尊的養育和教導而感到幸運,跟隨師尊修道數十年,他早已經參透世間的生老病死,遺憾的就是不能與自父母見上一麵。

他輕歎一聲,用衣袖擦去淚水,對師尊說道:“徒兒如今已知身世,既然我的父母已在這雲夢山中,那徒兒便不是孤寂一人了,雖然不曾見過他們的麵容,也算是一樁幸事了,師尊俗事已了,盡可以了無掛礙地駕鶴升天了。”

師尊臉上露出一絲微笑說道:“徒兒,你的修行之路還很漫長,究竟會遇到何事尚未可知,說不定你會走出這雲夢山,不過徒兒要時刻謹記,修行之人要時刻以除魔衛道、救助蒼生為己任,而且你一定要將五行道法傳承下去,這樣為師便安心了。”

說罷失蹤周身被一團金光包圍,而且鬼穀真人遠遠聽到了鶴鳴之聲,隨後師尊的肉身瞬間消散,仙體已經坐到了仙鶴之上,周圍祥雲纏繞,鬼穀真人連忙俯身跪拜。

此時師尊坐在仙鶴之上,笑了笑說道:“徒兒,你此生注定不會平靜的度過,用不了多久你就會離開這雲夢山,去完成你的使命,記住為師說過話,為師去也,哈哈哈哈……”

送罷師尊,鬼穀真人站起身來,卻一直在思索師尊留給他的最後幾句話,他也沒有想到師尊離開之前,會拋給自己一個謎團。

思索良久,鬼穀真人始終想不出,師尊的那幾句話中,究竟有何玄機,既然師尊說是命中注定,那他隻能靜靜等待命運的到來了。

師尊飛升之前告訴了他山嶺和清泉的位置,於是他便前去尋找,到了師尊所說之處,隻見那山嶺和清泉相鄰而生,像極互相擁抱的兩人,鬼穀真人突然意識到,父母生前一定十分恩愛。

既見父母,鬼穀真人便在那山嶺和清泉之前跪下,磕了三個頭,同時也與父母有了第一次交談,說道:“父母在上,師尊已經將你們的故事告知孩兒,你們愛得轟烈,對孩兒也愛護至深,孩兒心中感激,卻遺憾不能侍候父母壽終正寢,隻有長居雲夢山與父母相伴。”

師尊已駕鶴升天,他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有悲亦有喜,悲喜交加之下,鬼穀真人不禁感覺有些疲倦,於是他便從那山嶺和清泉處離開,回到雲夢山中的居所,臥榻之後很快便睡去了。

夜已深,窗外有貓頭鷹的啼叫聲,鬼穀真人已從傍晚睡至子夜時分,他睡得很沉同時眼角還留有淚痕,想必他又在為師尊的離去和自己的身世而悲傷。

鬼穀真人在貓頭鷹清脆的啼叫聲中漸漸醒來,他用瓢舀一盆清泉水洗了洗臉,然後來到師尊的桌案前整理師尊的遺物。

師尊的遺物繁多,有古書籍,有師尊自繪的星圖,還有簡易的山川地圖,鬼穀真人都一一細致地整理好封存起來。

整理遺物時,有一個竹筒引起了鬼穀真人的注意,因為那竹筒之上寫著“吾去後徒兒啟之參悟”幾個字,鬼穀真人看到這是師尊留給自己的,便連忙打開了那個竹筒。竹筒裏放的是一塊似布非布的物品,取出打開之後,他看到那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不過那文字他卻一個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