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果=口袋裏的錢哦!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過年了,您清理貯藏庫的柑橘準備上市銷售,發現竹筐裏有部分爛果,當然要丟掉哦!於是一個一個地往外丟,一箱(假設是100個)丟掉20個您一點都不可惜,因為這是您自家園子裏種的。假如這一箱裝的是100個1元的錢幣,您丟掉20個是什麼樣的感覺呢?也許打死您都不幹哦!其實,您丟掉1個橘子=保鮮為了誰——丟掉1元錢哦!
保鮮為了誰——保護果商口袋裏的錢
柑橘是您花錢收購來的,收購的成本除了果品出園價,還有代收代購費、場地租金、資金利息、差旅費,甚至還有下遊經銷商的供銷保證金哦!假如您收購50萬千克柑橘,您願意冒損失10萬千克甚至全部腐爛的風險而使用普通的保鮮劑嗎?這些年我見到過也聽到過很多老板血本無歸的慘痛教訓!“老經驗”害死人啊!
保鮮為了誰——保護您的下遊經銷商獲利(1)
橘農也許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柑橘出了園就是代購或收購商的了,用點‘便宜’保鮮劑爛點果和我沒關係。”收購商或許有過這樣的想法:“柑橘下了車皮或卸下車就是果品批發商的了,隻要交貨前不爛就行(能保證交貨前就不會爛嗎?風險很大哦!),爛在批發商倉庫或爛在貨架上與我不相幹,何必用‘貴一點’的保鮮劑呢?好的保鮮劑還是留著處理自己貯藏的柑橘吧。”
保鮮為了誰——保護您的下遊經銷商獲利(2)
結果會是怎樣呢?果品收購商、下遊批發商甚至進出口商損失了!虧本啦!“這個橘農、這個橘園的橘子有問題,去年收他家的果虧大了,今年不要收他家的果啦!”結果是:您的信譽沒了,您今年的橘子不好賣了,價格賣不上去了!最後受損失的還是您啦!“這個老板的果有問題,還沒有批發出去就
爛在倉庫裏了,一上貨架就壞了,害得我好慘啊!”結果是:您收購的柑橘沒有人再敢要了,最後損失的還是您啦!“這個地方(市/縣)的柑橘有問題,保鮮不好,不耐貯藏,我們收購商和經銷商都虧本了”。結果是:這個地方的柑橘賣不出去了!價格賣不上去了!橘農虧本了!砍橘樹了!整個柑橘產業崩潰了!“三農”問題出現了!新農村建設受影響了!政府稅收減少了!出口創稅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