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2 / 2)

一來二去,柳姨娘也歇了心思,是真的老實了不少,然而今日,她看著曾氏威風赫赫的來,威風赫赫的走,心裏那根本來就叫人勸說的不安分的弦就鬆動的更厲害了。

回去的路上菊盞就抱怨,“太太,您就不該來,瞧瞧她那樣,生是你要搶六少爺一樣。她也不想想,您膝下有三少爺,哪瞧得上……”

“她就是不好,總是姨娘,不是你能說的。”曾氏淡淡的說了一句,看菊盞白著臉閉了嘴,便沒有再說,心裏隻是想著柳姨娘方才那對滴溜溜直轉的眼珠,還有忐忑不安的神色。

回到院子,曾氏仔細想了想,還是覺得不放心,就讓菊盞去把崔嬤嬤請了過來。

“嬤嬤請坐。”曾氏直接指了右邊上的位置,並沒有叫丫鬟搬凳子。

崔嬤嬤也沒有多客套,坐過去笑道:“太太找老奴有事?”她端的是李廷恩給的飯碗,對曾氏,她心裏很清楚。李廷恩叫曾氏管家隻因為這家裏曾氏算是最明白的人,而且占了主子的名頭。她是能管家,並且更能信得過,可天生就是個奴才,哪怕是永溪石氏出來的奴才,那也還是奴才。既然是奴才,明麵上越俎代庖說起來就不好聽了。

對崔嬤嬤不過分恭敬的態度曾氏覺得恰恰好,她讓人上了茶,就問起了柳姨娘,“我聽下頭的人說嬤嬤從廷恩的私庫裏取了半斤玉茯苓。”

“是有這回事。”崔嬤嬤恭敬的笑,“大少爺去京裏前把私庫的鑰匙交給老奴時就說過,要家裏要用藥材,盡可上私庫中取用,都是夠的。京裏尋到好藥材,還會時不時送回來添補。六少爺生出來就體弱,柳姨娘雖不是六少爺的娘,好歹生養一場,想必柳姨娘是最清楚六少爺體質。再有老太爺老太太心疼孫兒,老奴覺著半斤玉茯苓不算是大事。大少爺自來心疼下麵的少爺姑娘們,五少爺以前吃過雞心粥,六少爺吃點玉茯苓又值什麼,左不過一二百兩銀子的事情。”

聽到崔嬤嬤說了這麼一串話,曾氏就笑。

她很明白為何自己隻問了這麼一句崔嬤嬤卻要答這麼多,這是要借她的地方把話傳出去,同時還要堵住四房人的口。

“小六這孩子底子是差,也怪我當時沒想明白,光想著給柳姨娘教教規矩,誰想柳姨娘到莊子上連飯都吃不下了。”曾氏歎了一口氣,望著崔嬤嬤,“京裏又送了東西回來罷,不知道廷恩那孩子有沒有信來,早上去給老太太請安,老太太還催著問小六名字的事兒。”

一說這個,輪到崔嬤嬤覺得好笑了。

明明心裏恨大少爺恨得咬牙,得了個孫子還非要巴巴的叫人送信去京裏,說要讓大少爺給弟弟起名字,好沾一沾大少爺的才氣。這不是巴結又是什麼?

崔嬤嬤板正了身子搖頭惋惜,“老奴倒是知道京裏有信給五姑娘,不過五姑娘既然沒說,想必大少爺還沒拿定主意,取名是大事兒,大少爺必然要多想一想。”

正如菊盞所說,曾氏一點都不在乎柳姨娘生的那個兒子,有這孩子,多給一碗飯吃,沒這孩子,她日子也不見得就過得有多好。她叫崔嬤嬤過來,是為了柳姨娘,看說的差不多了,曾氏就試探道:“嬤嬤覺得柳姨娘如何的規矩如何?”

崔嬤嬤就恭敬的道:“有四太太教導,老奴覺著比以前好許多了。”

曾氏歎息道:“我原本琢磨著也是如此,才叫人把她接了回來,誰想方才過去,她那雙眼睛,照舊是四處亂看。在我跟前倒不妨事,家裏若有客來撞上了她,還是這副模樣可不成。我想著,她以前是唱戲的,大抵那眼神兒是改不過來了。即便要教,我身邊的人都不成,還得請嬤嬤想想法子。”

崔嬤嬤聞言端了茶盅捧在手裏沒說話。

見此情景,曾氏笑了一笑,不疾不徐的也端了茶喝。

片刻後,崔嬤嬤把茶盅放下,衝曾氏彎了彎腰,正色道:“既然四太太您吩咐了,老奴就想想法子罷。”

曾氏眼波一閃,衝著崔嬤嬤笑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先前寫的一大章都刪了,這是重寫的,最終決定還是要鋪墊一下,要不太生硬了。明天盡量把這個情節寫完,但說實話,寫文這種事情,真的說不準,我也是寫了文才知道卡文,收不住啥的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