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不要讓家成為令男人不安的地方,讓男人愛上回家(3)(1 / 2)

6.別當著婆婆數落丈夫。重新“打造”丈夫的工程,隻是在你們的“兩人世界”裏進行即可。在這件事情上,不要渴望婆婆對你認同。因為,這無疑是在證實婆婆教育方式的失敗。也就是說,你在數落丈夫的同時,就是在說婆婆教育方式的不對,所以,她的臉色會好看嗎?

7.別在婆婆麵前和丈夫過分親熱。如果你是和婆婆同住,就千萬別當著婆婆的麵有什麼“肉麻”的舉動,她當然非常希望你們夫妻恩愛,但同時也會讓老人覺得你太過嬌嗔,從而引起他們的反感。

老人經曆了人生的風風雨雨,或大起大落,他們多是從舊時代的中國走來,曆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對生活、人生都有著特別深切的感受和思考,他們閱曆深、見識廣、體驗多、眼光遠,多與老人溝通、交流不僅可以解除他們精神上的孤寂,也許還可以幫你走出生活、工作的黑暗困境。

但是,人到老年,卻容易出現一下一些生理、心理特征: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減弱;身體感覺遲鈍,動作緩慢,社交活動減少;常回憶,對往事念念不忘,對現實和未來沒有興趣;性格孤僻,經常感到孤獨,甚至感到活著沒有意思;語言囉唆,沒有條理,表達不清楚……總之,就是常常心情沉悶,鬱鬱寡歡,最典型的表現是總認為自己已經老了,不中用了,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此時,無論是作為兒子,還是作為兒媳,都要尊敬老人,關心、愛護老人。關心、愛護老人包括給老人提供必需的、寬裕的物質生活條件,在衣食住行方麵全麵加以考慮,但更重要的是,在給予老人豐足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有時也要把他們當作孩子來對待,不要和他們計較;當老人罵你時,如果是他不對,要平靜地跟他說道理,不要跟他對著罵;在實踐上,要更加注重、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視老人的情況,合理安排娛樂活動;尊重老人的誌向和意願,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和老公商量並保持一致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現在,在許多家庭裏,父母之間常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知所措或產生矛盾。比如,媽媽在教育或責備孩子時,爸爸站出來替孩子說話;或者是在爸爸在教育孩子時,媽媽站出來替孩子鳴不平。這樣一來,不僅會使孩子無所適從,而且還有可能造成家庭的不和諧,導致父母的感情產生裂痕。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教育方法不利於孩子的行為的矯正。因為,既然父親認為母親責備得不對;或者反過來,母親認為父親的責備是不對的,那麼,孩子當然可以不必聽了,其錯誤或不良習慣也就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到最後甚至可能會對誰的管教也不服從。

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想法,甚至是矛盾,這原本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足為怪。但是,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不能彼此抱怨,可以通過討論、協商的方式,達成共識。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歧和矛盾最好不要暴露在孩子麵前,不管究竟誰是真正正確的,在孩子麵前都必須保持一致。也就是說,必須有一方先做出妥協,服從於另一方。

然而,不少父母還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犯了錯誤。教育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理念上存在較大分歧,他們的孩子則更有可能發生行為方麵的問題。如果爸爸做“好好先生”,而媽媽是“鐵腕管理”,那就會把孩子搞糊塗的。當然,想要爸爸和媽媽在思想和行動上完全一致也是不現實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和你的另一半陷入到權力的爭執中。

想要打破原有的習慣,找到兩人都能夠認可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坐下來真誠地談一談,這樣才可能在孩子以後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一些基本共識。下麵將介紹的6個“達成一致”的步驟,以供參考。

1.和你的老公談談你們小時候是怎樣被教育的。我們都難免重複父母當年對我們的管教方式,所以,坐下來談一談有助於讓你們了解對方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

2.問問你的老公為什麼要采取這種教育方式,聽他解釋,不要打斷他。此外,你還要尊重他的想法,自問為什麼要反對他的方式、方法,你擔心會出現什麼不好的結果?

3.問問你的老公,對你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