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在具體生活中的運用(1 / 3)

具體的識人術,要運用在具體的生活中,在朋友、家庭、職場關係的處理中,隻有在日常生活中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真正收到實效。朋友間的友好相處,家庭的和睦,職場的順利,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正確地識人。

生活中透視人心的點點滴滴

我們知道人心隔肚皮,人心莫測。事實上,人的內心狀態並非不可揣測,而且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以透視人心。最後不得不重提一下肢體動作語言的妙處。肢體語言是那些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比如外貌、麵部表情、身體動作、觸摸、姿勢、身體間的空間距離等。

我們在與人交流溝通時,即使不說話,也可以憑借對方的身體語言來探索他內心的秘密。人們可以在語言上偽裝自己,但身體語言經常會“出賣”他們。

有一次,一位女病人對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有聲有色地講述她的婚姻是如何幸福,但弗洛伊德注意到她在講這些話的時候卻下意識地將她的結婚戒指從手指上滑上滑下。正是這個小動作讓弗洛伊德心裏有底,認為她對自己的婚姻並不滿意,也不珍惜。後來,這個病人的婚姻果然出現了問題,因而弗洛伊德一點也不奇怪。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一天晚上,丈夫回來很晚,進門後,他就急急忙忙地向妻子解釋因為有許多業務與客戶商談,所以耽誤了很長時間。此時,他說話時卻下意識地用手摸摸嘴唇,盡量避免與妻子目光相對。如果妻子善於觀察,一眼便可看出丈夫的理由是編造的,他肯定隱瞞了什麼。而且妻子還應該注意到,她不問他自己就主動解釋的行為也是一種掩飾的行為。

人事部經理與求職者的談話結束了,經理站起來和求職者握手:“我們考慮一下,回家等消息吧。”這位求職者心中沒底,他究竟被錄取沒有呢?其實,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答案就在其中。在談話時,經理的右手總是撐在臉上,中指封在嘴上,食指伸直指向右眼角,左臂又橫在胸前,更明顯的一點是他很少和這位求職的青年人進行眼神交流。這分明是在暗示求職者,我對你講的不感興趣,你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人。

如果你懂得肢體語言能夠透露人的心理狀態,即使你和對方沒有交談,也可以知道對方的心理。一個人在心情不舒暢時,會不停地吸煙,吸到一半又隨手丟掉,也會把小紙片折來折去,甚至撕個粉碎;人在期待或遇到難題有所考慮時,往往會搓搓手掌。搓得很快,表示事情好辦;慢慢地搓幾下,事情就難辦多了。如果你和別人談一筆生意,對方若慢慢地搓手掌,那說明他疑慮較重,希望不大。

人物關係和交際效應也可以從肢體語言中透露出來。你和某人交談,不要以為他的臉上仍有微笑,並不時地點頭就表示他很有興趣。也許對方已經想停止談話,卻還在捺著性子同你應付,你可以發現他身體朝向別的方向,或腳尖指向另一個方向,或眼睛盯著別處,不時地看一眼手表,等等。這些就是已經厭煩、很想擺脫的信號。

兩個人在交談,你作為第三者插了進去。倘若那兩人把各自的身體稍稍轉向你,並都有一隻腳對著你,三雙腳構成大體等邊的三角形,這就是表示歡迎;如果他們隻是看了你一眼,身和腳沒轉向你,這就是冷淡的表示。因為腳位指示會透露內心的奧秘,腳尖所指的方向不僅可以指示一個人所向往的目標,而且會指示對他有吸引力的人。

兩個關係密切、很談得來的朋友之間還會在身體動作上相互感染,采取同樣的姿勢。倘若兩個好朋友相遇,停在路邊交談起來,那麼兩個人就會麵對麵,身對身,腳尖對腳尖,甚至采用幾乎一模一樣的坐姿或站姿。

在朋友間遊刃有餘

相對來說,處理好朋友間的關係,遠比處理好其他的關係容易。拋開利益關係不談,很多朋友關係是建立在相近的思想和觀念、共同的觀點和興趣之上的,是日積月累達到的一個境界。退一步說,就算遇人不淑,交到一個損友,大不了絕交就好了,顧慮也不那麼多。

然而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能找到可訴衷腸的知心朋友,更希望自己是能廣交好友,受人歡迎的人。這需要我們從自身出發,使自己具備受人歡迎的魔力。有的人天生有一種特質,就是人緣特別好。仔細想想,你會發現你的身邊就不乏這樣的人。如果你想象那個人的人緣那麼好,不需要你去學社交禮儀,隻需要你平日裏留意他是怎麼做的就好了。

比如,他怎麼穿衣、怎麼待人接物、怎麼說話,然後模仿他的行為直至變得有你的特色,你就成功了。再仔細琢磨一下,親和力的來源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親切,你樂於接觸周圍的人,隨時保持愉快的心情,願意和別人說一些家常話,你就做到了親切。又比如說熱心,你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遇到事情不怕麻煩,不一味推托,你就做到了熱心。當然,與朋友相處時保持開朗的性格和使用幽默的語言也是很重要的。他們會覺得和你見麵自己也會變得很愉快,而不由自主地想與你親近,你就能在朋友間遊刃有餘了。

在家庭中如魚得水

家庭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是需要把情和理糅合在一起的地方。有人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外麵與同學、同事、朋友都能相處融洽,卻苦於不能處理好簡單的家庭矛盾,這是因為不能通過簡單講理來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其實家庭裏要處理的問題是相當多的,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婚姻問題、家庭成員關係等。家庭是一個係統,哪一個人出現問題,都和家庭其他成員息息相關。

各種關係的絕佳處理是家庭融洽的基礎。

夫妻是家庭的主體,夫妻間不僅需要愛情來滋潤,更需要彼此的尊重、理解、忍讓、信任和一輩子互相守望陪伴。有的夫妻誤以為結婚以後對方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強烈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規劃人生路線,或者以犧牲一方促成另一方的發展,這是觀念上的錯誤認識,更是激化矛盾的契機。所謂的夫妻平等,是觀念上要互相敬重,在生活細節方麵也應該多加注意,小到家務活、大到子女教育問題,都應該由夫妻共同承擔。當然如果夫妻間能夠在思想上產生共鳴,有共同愛好,可以是互相傾訴的對象,可以患難與共、無話不談。那麼夫妻就能創造出更多的生活情趣,在生活質量上就能有所保證。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愛護關係,而不應該把子女當成父母的附屬品。現代教育提倡父母應當與孩子建立起朋友關係。要愛得有分寸,不要代替子女作決定,好的做法是站在子女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孩子敞開心扉與你交流,你才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和他們的是非觀是什麼,讓子女在開放的心態下去學習生活,長大後的孩子才能是一個生理心理健康的人。父母關心子女的成長要有原則,對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都不能放鬆,留意他們的行為舉止,還要鼓勵子女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讓他們在廣闊天地裏經風雨見世麵。在教育時,應當以身作則,父母平時的穿戴、待人接物、個人修養有直接示範效應。因為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偶像,父母的言談舉止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的人格、性格和心理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作為子女的,則要尊敬老人,尊敬父母,承擔對父母應盡的義務。要虛心聽取父母的教導,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父母喪失了勞動能力,經濟上要資助,精神上要安慰,生活上要照顧。

兄弟姐妹間關係也占相當的比重。現在家庭中很多兄弟姐妹之間接觸還是比較頻繁,關係處理得好,就能和睦相處;處理不好則特別容易發生矛盾。兄弟姐妹,不論是在一起生活,還是分家另住,都以關愛和謙讓為主。對於年事已高的父母,兄弟姐妹應該共同分擔,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成年兄弟姐妹可能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在平時可以多加走動促進感情,但最好不要幹預彼此的私人空間。當然,如果有人遇到了難事,家裏有了變故則另當別論,這時大家一定要共同分擔,一起解決。兄弟姐妹之間的賬也不要算得那麼清,但要力求做到不欠人情賬,很多兄弟姐妹之間的付出是心甘情願的,正是因為兄弟姐妹的不計回報,我們才要有良心,才更要加倍回報,回報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家庭減少矛盾,更加和睦。

另外,現在家庭中的很多問題都是出在經濟問題上,這是一個難題。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就是要在個體經濟上獨立。家裏的某一個人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勢必會讓這個人隻能依附家長或者配偶生活,他就失去了承擔責任的獨立性,也會同他內心所需的自我和自尊產生強烈的矛盾。所以說,在一個完善的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爭取通過自身勞動獲得一定財富。這也是一個家庭存在的理由,家庭中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為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而奮鬥。當然,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卻不那麼容易做到。

在職場中呼風喚雨

現在的職場人際關係,關係到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學會正確處理這些人際關係將會是你在職場打拚的推動力。在職場中應用識人之術,相較於其他場合更關鍵更複雜。因為職場是創造利益和價值交換的場所,涉及利益,人的心態多少會產生改變,而且常常需要你在很短時間內對一個人作出判斷,作出的判斷不僅關係到你自身的利益,甚至是整個集團的利益,這時掌握與人交往的識別要素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職場中更需要一種快速判斷力,在這裏我們可以使用“矛盾判斷法”,就是說在與人接觸時,觀察對方的動作和眼神、語調和用詞、服飾及配件等,快速尋找對方的矛盾之處。以此判斷對方的性格類型。比如,有的人衣服素淨,但語言誇張,眼神四射,可以初步判斷該人試圖追求安詳生活但心裏比較焦慮、不穩定。這種判斷方法快速簡易,很實用。當然,對人的認識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應該結合我們前麵所提到的方式方法加以觀察,再加以綜合性的調查與彼此的溝通磨合為主渠道,才能全麵了解一個人。

要想找到能夠助你事業一臂之力的人,你先要在心中有個數。根據自己目前的職務,設定一個標準,就是那些你需要拉攏的人的標準。你需要拉攏的上級領導,應該具備高超領導力,有自信心,能夠賞識你、提攜你,你偶爾出現過失時能夠為你遮掩;你需要拉攏的同級別的同事,應該在工作中能夠資源共享、互相進步,能夠默契配合,意見相左時能夠體諒包容,性格最好要開朗;你要拉攏的部下,應該有培養潛力,有工作執行力,外出辦事能為你長臉,內部辦事能讓你放心,心態必須很積極向上。在拓展自己人際關係時,一方麵要多結交比自己強、有互補優勢的人,而不能為了自己的優越感和表現欲,隻結交比自己弱或不如自己的人;另一方麵是要善於以真誠贏得對方的信任,把對方納入自己的人際圈,並由此進入對方的人際圈,從而擴大職場人際。

在職場中,我們除了要熟知識別人的技巧,還要正確認識和建立人際關係,給職業正確定位。要知道進入任何一家新的公司,要熟悉的頭等大事不是工作流程、崗位職能,而就是人際關係。

職場是一個特殊的場所,是以創造利益和價值交換為核心的場所,這種特定的環境就決定了職場人際關係的支點就應該是利益關係。隻有找準這個支點,並由此切入,才能把握現象背後的本質,畫出人際規劃的基本線。根據這點,我們就可以先在眾多同事中找出自己能夠結交的同盟,未來的合作者、競爭者,可以拉攏或者警惕的對象等。還要判斷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會不會隨著職位、工作崗位、工作距離的變遷而改變你們如今的利益關係鏈。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上,對自己定位,並考慮現在應該怎麼處理這些關係,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在中間的過渡期應該留下什麼樣的伏筆。當然,不管你作了何種人際關係規劃,都是要在以“廣結善緣”的大前提下,四通八達的人脈網能使你在處世時更加順利。關鍵之處還在於,你可以從數量中淘出質量,說不定你還能找到你在職場中的“貴人”,就是那些可以賞識你、肯提攜你的人,將在你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對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