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褪色的紅房子(1)(1 / 2)

紅房子那時候在張家園一帶是首屈一指的住宅樓,海明娘至今還記得它當年鶴立雞群的英姿,以及身居其中的榮耀感。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到像這樣的紅磚房子了。現在的房子都是框架結構,框架之間胡亂地塞些磚頭,再粉上水泥或者貼上瓷磚,金玉其外,難免敗絮其中,看了總讓人想起那水泥或瓷磚掩飾著的粗糙與偽劣,哪裏比得上那時的房子那麼實在,每一寸都是用磚砌上去的,那磚也像是經過了專門挑選似的,每一塊都平整光潔,見棱見角,經年累月,絳紅的顏色始終不褪。“紅房子”的美稱不僅是對這幢房子當年在那一片灰暗的背景下突兀的形象特征和視覺感受的準確表述,而且在它的住戶們看來更主要地還是一種讚美之詞。

那些年海明娘所代表的紅房子居委會在街道的文明樓院評比中與名噪一時的中國女排一樣得了個五連冠,這其中自然有海明娘的功勞,但也與紅房子在人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它的住戶們人人具有的榮耀感有著很大的關係。有了這種榮耀感,開個會呀,搞個什麼活動啊,才能爭先恐後、一呼百應。海明娘在紅房子裏眾望所歸的號召力也正是在紅房子紅透張家園街辦的那些年靠了這房子的凝聚力得以形成並一直保持到現在。

現在上麵派下來需要海明娘招呼的事情已經不多了。上麵的人似乎不像以前那麼喜歡來事,就算派了下來,還能有那麼多的人響應嗎?這事就連海明娘自己也覺得心裏沒底。現在的人都在忙著賺錢,自己的事都管不過來,誰還顧得上去管那些並不能很快、很直接地得到好處的公事呢?人們集體的概念甚至家的概念都比先前淡化了許多,海明娘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不但不以此為憂還把這說成是社會的進步。

海明娘在街道上比較正式的稱謂是何代表,紅房子的人卻無論長幼一律叫她海明娘,盡管那個在孩提時代曾經像一件玩物一樣在紅房子的居民們手中遞來傳去的海明,長大後早已遠走高飛,令紅房子的居民難得一見,但是大家還是習慣這樣稱呼他們的何代表。

何代表現在雖然難得招呼大家來開個會,但是大家還是喜歡往她的家裏跑。大家剛住進紅房子裏來的時候,還保留著原來住平房時的那種相互串門的習慣,而何代表家自然成了串聯的中心。海明娘生性和善,跟任何人都談得來,又沒有像她這種文化、年齡層次的女人通常都會有的飛短流長的毛病,很容易獲得大家的信賴並引為知己。

現在維係大家的除了海明娘的好人緣,還有一桌終日不散的麻將。

海明娘自己很少上桌打牌,一來因為她本身不像別的老太太那樣對麻將牌的興趣長盛不衰,二來是因為經常滿員,她作為主人理應讓客人們玩。紅房子裏別的娛樂沒有,麻將卻家家有得打,可是打得過癮、打得盡興、打得蕩氣回腸的還得要說是海明娘家裏的麻將。所以當別的人家為三缺一急得抓耳撓腮的時候,海明娘這裏卻常常為了一席位子爭得不可開交,許多人就是不打,站在旁邊看也能一站大半天。愛開玩笑的人就說這裏的投資環境好,這當然指的是軟件,指這裏寬鬆和諧、暢所欲言的氣氛。大家一邊切磋牌藝,一邊七嘴八舌,指天罵地把紅房子這些年受到的冷遇和委屈都抖摟出來。

這幾年張家園一帶整個成了一個工地,前後左右的房子,本可以暫時不拆的早早地就給拆了,而早就應該建成的卻遙遙無期地拖著,紅房子四周整日塵土飛揚,砂石遍地,而且沒完沒了。弄得紅房子的居民們穿不成一雙好鞋,睡不上一個安穩覺,呼吸不到一口清新的空氣,真正地苦不堪言。紅房子裏的人們無計可施,有時便會無奈地想:索性連紅房子也拆了算了。

海明娘每每聽到大家談論這些,心裏總不是滋味,她深感自己這個居民代表沒有盡到責任。她覺得以前是太軟弱了,太無所作為了——管不了人家建房,還不能管一管他亂建嗎?像正對麵的這棟樓,陽台都伸到路當間來了,還在路上打了個洞,不知道想要幹什麼。明天就去找那個包工頭評評理:你這樣在路上打洞我們還要不要進出?小孩子掉下去了怎麼辦?正好這天海明的小姨在姐姐家裏做客,聽海明娘說起這事,便對姐說,先不忙著去找包工頭,你妹夫有個熟人在土地局,回頭我讓他托這位熟人問問情況,問明白了再來找包工頭不遲。大家就說還是小姨有心計,就請幫忙問問看。海明的小姨自己攬的差事,自然分外上緊,隔天就托人去問了,這一問,果然就問出苗頭來了。原來海明娘說的那個洞實際上是一個井口,挖它的目的是想澆注一個柱子,用於承載一個類似吊腳樓的附屬體。這個節外生枝的附屬體如果建成,以後紅房子的人出入此處,就要走一段隧道了,而這是原設計所沒有的,屬於違章建築。

有了政策依據,海明娘便理直氣壯地去找了包工頭。包工頭自知理虧,又見海明娘來者不善的架勢,一口一個違章,也不知道她是什麼來頭,便對海明娘唯唯諾諾,當即就叫人把井填了,建空中樓閣的企圖自然不敢再生。紅房子的人首戰告捷,個個揚眉吐氣,非要讓海明的小姨把那位土地局的熟人請到紅房子裏來坐坐,一來是麵致謝意,二來也好再谘詢谘詢。海明的小姨覺得這是個露臉的事,就真的把那位熟人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