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鄭作時,財經作家。自1993年起,曾在浙江金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任英語翻譯、研發部經理、總部市場部經理、主管業務的總經理助理,是國內第一代資本市場親曆者。1996年入市,有10年的自助交易經驗。
3萬元自有資金入市,以工資收入陸續追加,至今總收益在10倍以上。信奉“投資贏家”之道,在深入了解中國國情和中國公司之道的基礎上,堅持長期投資、追求每筆交易不虧損等原則,至今無交易虧損。
通常情況下,財經記者炒股常常會虧損,不過筆者倒是個例外。
事情總是這麼出人意料,理論上最應該賺錢的財經記者之所以常常會在股市上虧損,是因為這一群人的條件太好,信息過於靈通,常常可以得到各方麵的建議。
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在股票上賺錢,其實賺的就是個時間錢,沒有定力是不行的。一隻股票不持有一年以上,就不大可能有高利潤。而財經記者們消息太靈通,錢又有限,因此常常是聽了這個消息買了甲,10天之後聽了那個消息又把甲賣掉去換乙,結果甲和乙都大漲,但記者卻隻在它們身上賺了5%的利潤就撤,並在丙那裏套牢了。
財經記者的這個坑不大套得住筆者,隻因為我這個人反應比較慢,而且寧願把事情想明白了才下手做,所以慢一點對我有很大的好處,不容易把錢賠在股市裏。
與很多從校門到報門的記者不同的是,我在做記者之前,在期貨經紀公司擔任過高管。眾所周知的是,期貨市場是一個比股票市場風險更高的市場。在期貨公司我每天就是和價格波動打交道,20世紀90年代早期國內期貨剛起步,價格波動常常是無規律的。整天與這樣一個市場打交道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一個不成熟的市場裏做交易,關鍵考驗的就是心態。這個市場裏有很多人試圖操縱價格來賺錢,而操縱價格的辦法就是打垮交易對手的平常心。因此越是波動劇烈的市場就越好賺錢,隻要你把握好心態,就會財源不斷。
從這個角度看,散戶理論上說是不應該賠錢的。因為隻要你肯慢一點,不管在任何價位上買進的股票,都會有解套的機會。因為中國在發展,消費在成熟。隻要你不是買進了真正像“銀廣廈”這種眾所周知不誠信的公司的股票,而是掌握住高拋低吸的原則,時間長了就一定能賺錢,隻不過是賺多賺少的區別而已,怎麼會賠呢?
掌握這一點對於散戶來說非常重要。當股市出現極端價格時,所有交易者都要清楚,這是市場的操縱者考驗你心態的時候。尤其是極端低價出現的時候,你要明白的是,此時是所謂的“莊家”想要通過洗盤拿散戶手裏的股票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穩住,別讓莊家真的拿走了你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