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為什麼說脂類並非一無是處?(1 / 1)

如前所述,皮下脂肪沉積過多可致肥胖,而且血中膽固醇增高,又總是與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聯係在一起的,因此,一提到脂類人們對它就沒有好感,甚至談“脂”色變.的確,體內脂類過多,是有害的.但脂類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並非一無是處下麵著重談談這方麵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豆油、花生油、菜子油、胡麻油、豬油、牛油、羊油等動植物油,都是以脂肪為主要成分的脂類、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脂肪又稱真脂、甘油三酯、中性脂肪,是由一個分子的甘油和三個分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的脂肪酸的結構不盡相同,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如果脂肪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在室溫中成液體狀態,如各種植物油;若飽和脂肪酸較多,在室溫下成固體狀態,如動物脂肪.膳食中的脂肪被消化後.其中絕大部分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部分變成微小的脂肪穎粒。進入人體的脂肪主要有四個歸宿:①積蓄於“脂庫”中,即堆積於皮下結締組織.腹部的腸係膜和大網膜內:②參加入體組織:③再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等,然後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轉變成肝糖原等;④生成各種的分泌物,如乳汁、膽固醇、激素等,類脂包括膽固醇.腦磷脂和卵磷脂等。

脂類對人體有著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是:

1.脂肪是體內貯存能量的“倉庫”,脂肪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貯存和供給能量.體內的脂肪主要存於皮下、腸係膜、大網膜、腎髒周圍以及肌肉之間的脂肪組織結構應脂肪組織,通常叫它“脂庫”。人體的熱量供應首先是靠糖,當糖逐漸減少時,就動用脂肪,因此,“脂庫”是供給人體能量的“後備燃料”。

2.脂肪能保護內髒和保持體溫存積於體內的大量脂肪組織,像軟墊一樣,有緩衝機械衝擊的作用。腹腔內髒周圍的脂肪組織,對髒器起著固定作用,可以保護內髒皮下脂肪不容易傳導熱,故有保持體溫的作用。

3.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天然溶劑.隨著脂類的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B、X也一起被吸收脂肪還能促進膽汁的分泌,而膽汁又是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時必需的媒介物。

4.脂肪包括膽固醇和各種磷脂,是構成人體細胞各種膜的主要成分神經組織中也含有大量類脂,這些類脂對於維持細胞的生理功能和神經纖維興奮的傳導等,起著重要作用.

由此可知,脂類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用,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隻有在攝入過多或發生代謝紊亂時,才會走向反麵,產生不良後果因此,不必談“脂”色變,這裏,特別要提一提膽固醇。

膽固醇是維持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它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還具有下麵幾點作用:①膽固醇可轉變成膽汁酸鹽,作為膽汁的組成成分,經膽道排入腸腔,可幫助脂類的消化和吸收:②膽固醇可轉變成維生素B在人的皮膚裏有一種膽固醇,叫做7-脫氫膽固醇,經過太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能轉變成維生素這是人體獲得維生素B的一條重要途徑;③膽固醇能轉變成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性激素(如睾丸酮、孕酮等),這些激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膽固醇的來源,一是來自食物,叫外源性膽固醇:二是體內合成,叫內源性膽固醇.

長期食用過高的膽固醇食物,容易導致血膽固醇增高,但也不必過分緊張,因為:如果不是長期吃含高膽固醇食物.偶爾吃一兩次是不會造成高膽固醇血症的;同時,食入的膽固醇隻有三分之一被吸收;再者,食物中有一種植物的固醇類,叫植物固醇,它本身不被吸收,而且能抑製膽固醇的吸收,如大豆內的豆類固醇,所以,吃大豆及豆製品.既可獲得大量的蛋白質,又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人體身合成,是膽固醇的重要來源。體內許多組織均能合成膽固醇其中以肝髒合成膽固醇的能力最強,約占全身合成總量的75%以上,承擔了供給全身組織細胞膽固醇的任務;其次是小腸;而腦中膽固醇含量雖高,但其本身合成膽固醇的速度並不快合成膽固醇的原料主要是糖和脂肪代謝過程的中間產物,如果體胖超重,血膽固醇偏高,醫生往往囑咐少吃動物脂肪,還要限製飯量,而限製飯量主要是減少糖的攝取.因為攝入過多的糖,超過了生理和工作的需要,不僅可轉變為脂肪貯存起來,還可以利用其中間產物合成膽固醇,一天大約可以合成2克,可見,對某些高膽固醇血症的人,限製糖比限製膽固醇還重要。

了解了上述常識,您對膽固醇就有了一個全麵的認識,一分為二地對待它,既不要望而生畏,一概排斥;又不要長期進食高膽固醇食物和過多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