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幽默方法(5)(1 / 3)

黑色幽默是一種與傳統幽默不同的幽默。傳統的幽默比較明朗、外向、充滿信心、針對別人,而黑色幽默憂鬱、內向、心酸絕望、嘲諷自己。黑色幽默中的人物和事件幾乎都是荒誕不經、生活中不可能有的。而且,黑色幽默總是麵帶笑容地講述在殘酷命運捉弄下的煩惱,用自我解嘲來反映百思不解的心理和人生渺小的意識。它是在用貌似輕鬆達觀的口吻來表現最無可奈何的心理和情緒,它雖然在笑,但這是一種“使道德的痛苦發展到滑稽的恐怖,使事情荒謬到令人發笑的程度”。這種笑,是痛苦的笑、恐怖的笑,是對荒謬現實入木三分的笑。換言之,黑色幽默是一種“大難臨頭時”的幽默,或者,更傳神地說是“絞刑架下的幽默”。

且看下例:

在一個對死囚執行公開絞刑的日子裏,絞刑架旁聚集了大批觀眾,可是卻不見死囚犯押來。監刑人、劊子手和周圍的人都等得不耐煩了。終於,獄卒押著囚犯來到刑場,囚犯看見人們焦急貪婪的目光不禁笑了,得意地說:“沒有我,你們什麼也幹不成。”

這種幽默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

海勒在“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條軍規》中這樣描寫“二戰”的傷兵:

清澈的流體從一個潔淨的瓶裏輸入他的身體。從腹股溝敷石膏的地方,另外伸出一根固定的鋅製的管子,拉上一根細長的橡皮軟管,他的腎髒排泄就是通過這條管子一滴不漏地流入放在地板上的一個潔淨的封口的瓶內。等地上的瓶子滿了,從胳膊肘兒那兒輸入流體的瓶子也空了,這兩個瓶子於是很快地互換位置,使瓶裏的排泄物又重新注入他的身體。

這裏寫的不是即將走上絞架的囚犯,而是一個傷兵。對於傷兵的痛苦與不幸,作家用如此殘酷的欣賞性的筆調來描寫,確是罕見而特殊的。但正是這種特殊的幽默筆調起到了特殊的效果,它在苦笑中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它在幽默詼諧中表示了作者的憤怒與厭戰的情緒。

自我吹捧:自己誇獎稱讚自己

自我嘲諷因為和人們通常極度自我尊重的心理慣性相背離,所以能產生幽默。自我吹捧因為和人們通常謙虛謹慎的心理慣性相背離,也能產生幽默。

讓我們來欣賞王朔小說中的幾段內容。

劉美萍擠上前來,手裏舉著個小本。“馮先生,您給我簽個名,要那種狂草。”

馮小剛給她一筆一畫認真簽名時,她又說:“馮先生,今天您真是把我感動了,好久沒聽過這麼好的大道理了。您是真有學問,您講的那些話好些我都沒聽懂,好些字都不會寫——您真是有學問。”

馮小剛簽完名笑著說:“何止你感動了,我都被自個兒感動了。我由衷地佩服我自己,我怎麼就能說哭就哭,什麼也沒想卻張嘴就來,聽著還挺像那麼回事——多讀書啊,這是個秘訣。”

照常理猜測,我們聽到別人的稱讚誇獎,一般會表示謙虛,如“您過獎了”、“哪裏哪裏”、“不敢當不敢當”。哪兒有像馮小剛這樣順竿爬的呢?別人誇他一句,自己還覺得不過癮,又自吹自擂起來。不過,在這種碰撞中,產生了強烈的幽默感。

再看一段:

杜梅躺在床上就著台燈看一本小說,我躺在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她。

她翻過一頁,調臉瞪我一眼:“看我幹什麼?”

“羨慕你!”我也瞪眼。

“我有什麼可羨慕的,整個一個苦命人兒。”她又看書,端起床頭櫃上的水杯喝了口水。

“能嫁我還不該羨慕?真是傻人有傻福氣,居然能找著我這樣的還不費吹灰之力。”

“得了吧,你別自我感覺良好了。”她笑。

自我吹捧逗得人樂了,看來確實是製造幽默的一種方法。

還有:

賈玲大聲對杜梅抱怨:“怎麼搞的?我回家休趟假,你就匆匆忙忙把自己嫁出去了,也不等我把關,將來吃虧怨誰?”

“怨我怨我,”我對賈玲說,“本來杜梅是想等你回來再說的,可我的魅力實在無法抵擋。”

一屋子姑娘大笑,賈玲也笑,橫我一眼:“別臭美了,我要在就沒你什麼事了。”

“對,那就是咱倆的事。”

“哎,杜梅,看出你丈夫是什麼人了吧?”

“早看出來了。”杜梅倚在桌邊笑。

自我吹捧時可以用一種調侃的口吻,如果誇誇其談,那就淪為吹牛皮了。吹捧的內容也要虛虛實實、半真半假。總之,不能讓人信以為真,也不能讓人以為你說的全是假話、大話、空話。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幽默效果。

自我吹捧,有時用一種嚴肅的口吻道來,也能讓人忍俊不禁。

公園裏,一位剛發表了第一首詩的青年詩人憂鬱地走著。一位朋友碰見他,問道:“你怎麼了?”

詩人愁悶地歎口氣,回答說:“莎士比亞死了,雪萊和拜倫——都死了,我擔負的責任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