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1 / 1)

違背諾言的宣言

一個承諾總要有一個理由做支撐,而違背一個諾言卻需要有若幹個理由。

老師曾對我說過:50歲之前不要寫自傳。我答應了,那年我25歲。13年後,我想寫一點關於自己親身經曆的文字,我不知道這算不算自傳?也許我違背了老師的教誨,違背了自己的諾言,但我有我不能不講出的理由。

我現在是五洲飄揚公司的董事長,一品世家(中國)連鎖機構和澳洲風情(中國)連鎖機構的掌門人。企業團隊正在不斷壯大,而團隊成員大部分是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充沛的精力和活力,但他們缺乏對事業前瞻性、全局性的把握能力。我有責任為他們充電,有義務使這個團隊得到提升,我必須把自己多年積累與總結的商業經驗和體會用文字的形式傳授給他們,而等到50歲之後再做這件事的話,顯然是雨過送傘。

應該說,我還算是一個相對成功的人士。有了成績以後,馬巍還是從前的馬巍嗎?70多歲的高堂在問、親朋在問、老師在問、好友在問。我從少年離家,求學、創業、經商遠離了他們的視線,很少有時間與他們溝通,但距離阻礙不住親情友情般的關愛,他們有理由關注我,有理由這樣問。因此,我也必須向他們做出一個階段性的交待。

古訓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始終把這句話記在心裏,也因此常常反思自己。隨著“能力”的提升,我的善舉內容也在不斷的延伸。從對街頭的殘疾人丟“小錢兒”,到向殘疾人機構捐款;從幫熟人、朋友的忙,到向災區捐款捐物、向貧困地區捐資助學及向更多貧窮困難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和夫人都在努力地去做。夫人王燕還無數次去“紅十字”無償獻血,但這些都是所有有愛心的人願意做並能夠做到的。現在我常常想,我還能為社會多做點什麼?

在省城武漢的時候,曾一度有好幾位記者找我寫一些有關經濟類的文章,前期寫了大概五、六篇,反響非常好,後又續寫了七、八篇,效果如初。他們總說:你如果加入到我們的隊伍就好了。並多次向我約稿,後來因為商務太忙,隻能回絕了。

2002年我回武漢過春節,街上偶遇一人,稱認識我,並說讀過我寫的文章,尤其那篇《睜大捕捉商機的眼睛》使他學會了如何把握商機,從而在創業道路上有了今天百萬元的家業。他執意要請我喝酒,以表謝意。我想,既然文章能起這麼大作用,以後就該多寫點,讓更多的人受益啊。

去年春節前在深圳考察市場時,我遇到了一個麵相非常慈祥、心態非常平和的老人。經攀談,得知她信奉基督教。她問我信不信,我說:凡是向善的事情,所有善良的人都會做。於是她贈我一套《聖經》。她說這叫送福音,她每年都要送,已經送出幾千冊了。

我很感動。

事後,我的夫人王彥力說,不如我們也向別人送一些福音吧。我說不知道哪裏有賣《聖經》的。夫人笑彎了腰,她指點著我的頭說:這裏就有!如果把你創業所經曆的坎坷、所悟出的道理和經驗,整理出來送給正在創業和準備創業的朋友,對茫然、困惑中的創業者來說,不也是一種送福音嗎?!

給人一把開啟致富大門的鑰匙,不比送人錢財更重要嗎?夫人的想法正好暗合了那句古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耳畔頓時回蕩起武漢街頭那個陌生人的呼喚。

這一切,都成了我寫這本書的理由。嚴格來講,這算不上自傳,這隻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經曆,我願意把這段經曆縱向剖成切麵,供大家一同檢閱我的創業心路曆程。

馬巍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