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把握好說話的“度”(3)(1 / 3)

一位青年男子報出自己的生辰八字後便直接問先生:“父母是否健在?”先生雙目微閉,左手掐訣,口中念念有詞:“你出生於丁卯年,卯巳月,已醜天幹未醜時。醜時頭克父,醜時末克母,醜時中不克。從八字來看,你是命宮高隆,父在母先亡啊!你父母全在嗎?”青年說父親已經去世了,便應了父親在母親的前麵亡的斷語了。青年還不罷休,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家中兄弟幾個?”先生不用考慮,馬上以“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枝”作答。青年說有兄弟四個,三個哥哥均已成婚,隻有自己孤身一人,先生真乃神人,於是對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隨便問了幾個問題後便付款走人了。

其實算命先生的回答都是用的“活口”,無論你事實如何,先生總是不會錯的,如你父母全在,你便是醜時中生人,一個時辰有兩個小時,你怎麼會把出生的時間記得那麼清楚呢?即使你記清楚了,先生也會說你記得不準確呢,錯的隻會是你。如你母親已去世,便應了“父在,母先亡”的斷語了,如果你母親健在,父親先去世,那戲劇就可以解釋為父親在母親起那便去世了,如果父母均已去世,也沒關係的,總有個先後吧。至於兄弟幾個的問題,無論你是幾個兄弟,先生也是對的,一個便是“孤獨一枝”,如果是兩個,桃園三結義,孤獨去一枝,那不就成了兩個了?如果是三個,便是桃園三結義,更加正確了;四個便是桃園三結義加上孤獨那一枝,至於五個六個,那就在孤獨一枝孤獨一枝地往上孤獨呀。錯的依然是你,先生如圓不過來了,便錯在你父母不該生這麼多孩子嘛!你看著算命先生留的餘地,能把你所有的可能性都給概括進去。怨不得有哪麼多的人都願意聽新算命先生胡諏呢?

劉餘地,便麵上報韓有兩方麵的意思,一是給自己留餘地,使自己行不至於絕處,言不至於極端,有近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後能夠更加激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問題;二呢, 是給別人留有餘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萬萬不可逼人於死地,迫使對方作出極端的選擇,這樣的結果對於誰都沒有好處。

給別人留有餘地,本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不讓別人為難,也就是不讓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鬆,也就是讓自己活得輕鬆,這就是留有餘地的妙處 。

那麼,在說話時應該怎樣才能夠做到說話留有餘地呢?

第一、不要輕易許諾員工

說話留有餘地,就應當慎開金口,有人常常當時順口一說、過後就忘,但別人對這些話卻會銘記在心。因此,有經驗的人往往不會輕易許諾給別人。

第二、盡量用模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

就像算命先生一樣,如果不是必須明確回答的問題,盡量用模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這樣就會給自己留下後路,不至於讓人抓住把柄。

7. 模糊和明白之間的距離

說話要注意明白話與糊塗話之間的距離。有時候需要糊塗一點,有時候又要說得明白無誤,個中的分寸,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話是要說得明明白白好,說得明明白白人麼那才能夠聽得懂,聽得明白。尤其在和外國友人打交道的時候,就要注意把話說明白一點。

有著一樣一個故事,有一位中國人要請一位外國友人下午三點到自己的住處作客。下午二點半的時候,這位出門辦事,發現自己的這位外國朋友正在自己的住所外麵踱步。連忙問他為什麼不進去?這位外國哥們認真的說:“噢,還有半個小時沒有到三點呢!”

所以,有時候必須把話說得明明白白,才能夠讓人理解。但是,如果什麼時候都把話說得跟明鏡似的,對於和他人的交流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鄭板橋有句名言叫做“難得糊塗”,說的是為人處事要“難得糊塗”,不要凡事過於較真。其實,在說話上,同樣要“難得糊塗”,把握好糊裏糊塗和明明白白之間的關係。

其實,生活中有大量的信息無法用精確的語言來表達,必須借助於模糊語言,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人們常常不便用精確的語言來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模糊語言就會給你留下一些回旋的餘地。

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交際需要語詞的模糊性,這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是,假如我們通過約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語詞的模糊性,那麼,我們就會使我們的語言變得如此貧乏, 就會使它的交際和表達的作用受到限製,而其結果就摧毀了語言的目的,人們交際就很難進行,因為我們用以交際的工具遭到了損害。”事實正是這樣,使用不確定、不精確的詞語進行交際的方法,其作用和特點是多方麵的、不可輕視的。

在許多情況下,合理地利用語言的模糊性可以使語言表達更為自然、得體,更能表情達意,取得更好的交際效果。有時人們在交際時,沒有必要力求精確,隻要能互相了解,達到交際目的就可以了。所以,語言的模糊性在使用時是很靈活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