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不煩惱,生活才能更好(1 / 1)

常言道:“工作不會累死人,煩惱卻能傷害人。”煩惱隨時隨地損害著我們的健康、消耗著我們的自信、減低著我們的工作效能,甚至會奪去我們的寶貴生命。今天有無數的人受著煩惱的壓迫,煩惱和焦慮已成為人們難以驅逐的精神陰影。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快樂卻少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真的是物質越豐富、精神越匱乏嗎?

其實不然。蘇格拉底說過:“真正帶給我們快樂的,是你自己的智慧。”對於現代人而言,物質是豐富的,知識是豐富的,但人生的智慧卻是貧乏的。許多人擁有廣博的知識,能做事、能賺錢,卻不快樂。那是因為,隻有智慧才能保證自己活得有創意,才能帶來光明的人生。

佛家所謂“一心有滯,諸法不通”,是指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自己缺乏人生的智慧,都是我們內心對外物的執念。隻有當我們放下一切虛榮,放下跟別人互比的心態,放下不合理的抱負水準時,我們便活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之中。看淡一切,如沐春風,那又怎麼能不快樂呢?

宋朝的善能禪師說:“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卻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

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有順有逆,在這一朝風月之中,免不了要跌倒的。人不可能免於跌倒,但必須學習如何麵對跌倒;人免不了有失敗和災難,但必須懂得接納它。當我們把抱怨、委屈、憤懣放下時,我們即刻又勇敢高興地站了起來。這一切,都要我們親自完成,不可能借助於外力。每一次掙紮,我們就會得到新的體悟,人生的智慧得到積累,心靈就得到自由與成長。

禪家講的是“悟”,對生命的徹悟,必須自己親自體驗,不可假手於他人。生命就像花朵一樣,隻有綻放自己,才有屬於自己的芬芳。

所以說,所有的煩惱與痛苦,都源自於自我,最終也隻能靠自己的力量解決。

怎麼樣才能生活得更好?這往往與物質無關,縱然香車寶馬錦衣玉食,每天煩心事不斷,也不會快樂。快樂是精神上的感受,超越物質上的享受是人生最大的追求,隻有不煩惱,才能每天快快樂樂的,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快樂來自於積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