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事故 兼職(1 / 2)

近來正是出於天氣由夏轉秋之際,窗外總是灰蒙蒙的,偶爾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總是讓人分外厭惡。

清晨,天剛蒙蒙亮,今日周末,當大多數人還躺在宿舍床上的時候,張雲便已穿衣起床,洗漱整理完畢,出了宿舍門。

薄薄的短袖上衣配著下身的馬褲,隨時剛出門,張雲卻並未感覺到涼意。

張雲長得很瘦,削尖的臉龐,卻是男生中少見的瓜子臉,顴骨突出,大大的眼睛與耳朵,近乎一米八的身高使整個人顯得越發的單薄,走在校園裏,迎著風,衣服寬鬆的好似披在身上要被吹起,遠遠望去,放佛一根竹竿在移動。

張雲來到這所二流的大學已經兩年了,然而對學校卻並不熟悉,這是走的少的緣故,隻是在初來時與室友同遊過一番。

學校雖不大,但也不是什麼地方都去過,走得最多的就是從宿舍去食堂、教學樓以及出學校的這幾條路了。

張雲學的專業是學校不算火熱卻也溫度不低的經濟類,學這個並不是愛好,隻因當初填誌願想未來能多賺錢的緣故,當然,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這種選擇也是眾人能夠理解的。

尤其是張雲,自小家庭貧困,父母以撿破爛營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張雲能夠讀書讀出個出人頭地來。

然而在這個關係複雜,金錢權利交錯的世界小小的本科生又哪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呢,想那些個油水充足的崗位哪還能輪到一沒經驗,二沒關係,三沒錢的本科生呢?大多數人畢業後隻能在一些清水衙門拿著微薄的工資苦苦度日。

所以張雲來到大學後,感於此處的環境,讀書雖是首要,但每每周末或節假日總要找些工作兼職,減輕家裏的負擔,也增長社會經驗。

迅速地走在校園,朝校外那公交站點而去,此時學校裏比較冷清,馬路上零零星星的幾個學生,或朝校外走,或往校內去,偶爾有幾個熟悉的麵孔卻不是張雲熟悉的人。

張雲在校內,雖處於尖子生行列,但由於人不善言談,性格比較冷淡,除了班級幾個比較談得來的好友,以及寢室裏其他的幾個,卻也沒交到很多朋友,而且喜歡獨來獨往,不喜主動交流於人,在這個熱鬧的校園裏卻也是一個另類。

看著緩緩駛來的公交,,站台上雖然隻有幾個人,但人們還是情不自禁的朝前走了幾步,好似要加速朝車上擠一般。

等車停靠,大家匆匆上車,投幣找座迅速無比。張雲最後一個上來,找了一個後排的座位坐定,隨即看向車上的數字電視,這是張雲的習慣。

幾個廣告過後,到了播放新聞的時間,隨後熟悉的主持人,講的一個個新聞簡介,第一個新聞引起了張雲的注意。

“各位觀眾朋友,昨晚十一時左右在江川省南部發生大流型的山體滑坡事件,導致山下的一個村莊被巨石、泥石流所覆蓋,救援隊正緊急搶救中,目前尚未發現有幸存者,傷亡人數不詳,經調查,滑坡原因並不是降雨所致,具體原因正在調查當中……”

隨即又播放下一條新聞。

而看到這裏的張雲卻緊緊地皺起了眉頭,這時旁邊一位六七十左右,頭發大半斑白的老人歎著氣說道:“這也不知是怎麼了,國家老是頻繁發生這種事,前段時間的蜀中地震,後來的甘省泥石流,現在又是泥石流,唉,難道又要發生什麼大事不成?”

想來也是如此,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樣一個想法:天災人禍必有妖,視為不祥。

而今天下雖是太平,但是天災頻發,人禍也時而有之,雖不致天下大亂,但是長此以往,人人自危,那還有心從事生產,又何談發展呢。

古代還有君王治國不力之事,但現如今社會又何談呢?自共和國建立以來,國家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確實實實在在的,政府也是本著提高國力,改善民生的路子出發,人民安居樂業已然不再是個念想,所以張雲聽到老頭說這話也不由眉頭一舒,心頭暗樂,歎道:“老人家嘛,不免受封建殘餘思想影響啊!”

但轉念一想:“這老頭說雖有些過頭,卻是近些年發生事端太多,災害遠多於往年,卻也不知是什麼原因,難道真是環境破壞嚴重?”

想到此處,確實感到呼吸都不太順暢了,隨即又搖搖頭,想到:“我卻是瞎操什麼心,天塌下來還有高個頂著呢!”

這是典型的小民思想。

不管張雲做何想法,聽了老人的這番話,車廂裏的幾個人也慢慢地說道起來,有針砭時政的,有積極樂觀的,等等。人性百態,不一而足。一時冷清的車廂熱鬧不少,一路上上車的人也逐漸增多。

不久,車進入市區,在一個站牌停了下來,張雲走了下來,然後選了一個方向,熟悉異常的走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