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天道蒼蒼,人道茫茫,人生就是一種修行,修的不是苦難,而是一種心態。

曾聽過這樣一則佛家故事:

小和尚剛進廟門,對禪理不甚了解。秋風起,寺院內楓葉翻飛,小和尚問師父:“楓葉如此美麗,為什麼會掉落呢?”師父淺笑:“秋一過,冬即來臨,楓樹無法供給那麼多樹葉,唯有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季,寒風刺骨,滴水成冰,小和尚見師兄將寺中水缸扣過來,將水放掉,又跑去問師父:“幹幹淨淨的水,為何要倒掉呢?”師父笑道:“冬天太冷,水結冰以後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將它倒掉。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一場鵝毛大雪落下,將幾盆龍柏壓彎,師父吩咐徒弟們將土盆放倒。小和尚又不解:“龍柏本應立著生長,為何要放倒呢?”師父臉色一凜:“你看不到雪已經將柏葉壓塌了嗎?再壓就會斷!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它,等雪過再扶起,這不是‘放倒’,是‘放平’!”

寒冬臘月,來上香者乏陳可數,香火錢少了很多,小和尚忐忑不安,跑去問師父如何是好。師父麵帶慍色:“看一看,壁櫥了還有多少衣服,柴房裏還有多少木頭,地窖裏還有多少白菜!不要隻看沒有的,要看看還有的,苦盡自然甘來,你要學會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頓好。”

春暖花開,姹紫嫣紅,香火更勝往年。師父準備外出遠遊,小和尚追出山門:“師父,您這一走,留下我們該怎麼辦?”師父笑著揮手:“你們能夠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又有什麼不能放手的呢?”

這位禪師的話可謂充滿玄機。所謂的放下,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要世人脫離負累、輕裝簡行,以便走得更遠;所謂放空,即是虛懷若穀,是要警醒世人不要過度膨脹,不知所以;所謂放平、放心,則是希望世人在遭遇挫折、麵對抉擇時,穩定心態,休養生息,以圖後進,積極謀求發展。事實上,能夠做到這幾點的人必然是不凡之人,也必然會過得輕鬆自在,坦然從容。

然而,這世間能夠開悟的人畢竟不多,因為我們這一生要麵對很多波折、很多誘惑、很多抉擇。一個抉擇,或許可以成就我們的一生,令我們超然脫俗、常存安樂,又或許會將我們打入地獄,就此萬劫不複。此時,人生的修行就顯得頗為重要了。

“看穿”是修行的前提與要義,而修行則是為了更好地充實和淨化自己,意味著使自己成為能夠在人間如意行走而不被任何現象困惑的個體。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人生至高境界吧?

“修行”意味著一種不為物累的超脫,若能看穿得失,我們的人生便可泰然自若;若能看穿順逆,我們的人生便可寵辱不驚;若能看穿名利,我們的人生即可超塵脫俗;若能看穿苦樂善惡、愛恨情仇,則我們的修行便已臻化境。

那麼,還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