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體對高校網絡文化發展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網絡已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新渠道、新平台。網絡文化,可以界定為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基於信息傳遞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動及其內涵的綜合體。萬峰 網絡文化的內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0(4):62-65。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
1 網絡文化主題的自主化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上內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創造者均源於大眾,每個人都成了一個媒體,人們可以自主地利用新媒體來表達觀點,傳遞生活,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同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沒有了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其傳播速度和時效性將大大地增強,網絡的交互性也不斷加強,網絡文化勢必更加自主和自由,個性化的信息,或者添加了個性化元素的信息將成為新媒體時代信息的主要組成內容。
2 網絡文化體係的社會化
從技術和文化的雙重視野來看,網絡文化不是網絡與文化結合,網絡文化是以網絡為媒介,以文化為內核,在網絡開放的虛擬時空中多元文化信息的自由實現,並影響和改變著現實社會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網絡文化發展之初,僅僅是大眾文化的一種存在,它不是全民的文化,而是網民的文化。它通過自身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作用於現實社會文化,進而影響到其他人的價值取向與文化選擇。劉同舫 網絡文化的精神實質[J]天津社會科學,2005(6):55-60。但是,隨著網絡技術、新媒體不斷的發展和滲透,網絡文化將逐漸與時代文明交融發展成為全民文化的主導力量,網絡技術下的新媒體不再單純地以一種信息傳播的渠道而出現,更多地是以一種環境——影響人們生存、生活與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而出現,並與傳統意義下的社會環境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得網絡文化成為社會大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其本身也逐步與其他文化相互滲透和融合,出現更加社會化的趨勢。
3 網絡文化內容的動態化
網絡文化不是靜態的文化,多媒體內容的不斷加入,信息的不斷豐富與更新,各種矛盾的不斷發展激蕩,新的技術應用和網絡形式的不斷出現,隨著網絡不斷深入社會的趨勢,使其精神內涵與實質空間不斷變化。在現代網絡社會中,隨著網絡社會化和社會網絡化的不斷融合,網絡文化的內容不斷向經濟、政治、生活等各個領域擴展,並不斷伴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另一方麵,網絡文化是人類理性發展的產物,它充分證明了人的理性能力,尤其是創造力。而反過來,網絡文化為人的理性發展與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人能夠在網絡文化中有更加理性的表現與更加驚人的創造,同時又進一步推動了網絡文化的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文化處於孕育與萌芽階段,作為發展著的新生力量,網絡文化正在打破社會生活的種種傳統走向理性與成熟。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種網絡形式的不斷豐富,網絡文化必將在新媒體環境下創造嶄新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劉同舫 網絡文化的精神實質[J]天津社會科學,2005(6):55-60。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網絡文化的發展趨勢
新媒體的發展和新的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總能夠第一時間得到高校大學生的響應,作為以技術為先決條件的新媒體,其發展趨勢引領了高校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並使得高校網絡文化的發展呈現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
1 高校網絡文化的個性化發展
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網絡文化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外部條件。校園網架構起平等交流的均質化網絡結構,每一台上網電腦都構成一個均等的節點,高校師生員工的網絡活動擁有了相對平等的話語渠道和交流平台。在這樣的文化信息傳播係統中,沒有控製中心,被教育、被管理者也擁有極強的自主性,個性的發揮和主體意識的施放得到極大體現。
新媒體發展趨勢下,高校網絡文化的個性化將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一是生產大量可供大學生自主選擇的網絡文化信息;二是提供大學生自主網絡行為的廣闊舞台;三是大學生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參與網絡文化活動。隨著新的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傳播的分布式網狀傳播結構將使得網絡所具有的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快捷性等特性更加明顯。諸如現階段微博的發展所顯現出來的,開放性使得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網結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型方式流入網絡之中,因而人們可以自主地選擇或發布信息;交互性使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可以同時通過計算機、手機等終端直接地反饋信息、發表意見,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網絡交互的局限性;虛擬性為大學生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快捷性則為大學生參與校園網絡文化活動提供了更多自由可支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