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人生即是尋求快樂(2)(1 / 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空間,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生活目標。要知道有些事別人做起來很是風光,而若是落到自己身上,卻未必如此受用。因此,我們可以欣賞他人的驕人表現,但更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該記住的和該忘卻的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個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就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與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就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個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了我一命。至於他打我的事,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我會忘記得一幹二淨。”

枕邊哲理

恩情不可不報,怨仇卻是能夠不報盡量不報。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忘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我們的心靈會更加輕鬆自在,世間便會少了許多的傷害,因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慷慨的交換

幾年前,我搭乘長途汽車在美國的各城市間艱難跋涉,為我的攝影創作尋找素材。就在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西雅圖市,我遇見了蘭迪·麥克理。

蘭迪有六七十歲,但看起來像已超過了100歲。他的披肩長發灰白淩亂,其間夾雜著頭天晚上在紙窩棚裏睡覺時沾帶的雜草。他的衣服烏一塊紫一塊,渾身散發著酒精和尿臊味。我第一次遇見他時,他正站在西雅圖市中心的人行道上向路人乞討。他麵帶微笑,雙手向前伸。其實,他每天都這麼站著。人們從他的身邊來來往往,要麼沒意識到他的存在,要麼就幹脆躲避著他。

他的微笑卻是真誠和令人愉悅的。那天,我在一旁觀察了他很久。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拍攝對象,於是同他談了談,每天付給他一些小錢,請允許以他為對象拍攝一組照片。他答應得很痛快。隨後的3天裏,我都躲在暗處,拍攝蘭迪·麥克理的生活。他還同以前一樣,每天站在市中心熙熙攘攘的街口伸出雙手,麵帶微笑向人們討錢。

第四天下午,來了一位小姑娘,六七歲的樣子,穿著整潔合體的衣服,頭上梳著小辮。她走近蘭迪,從後麵輕輕拽了拽他的衣角。蘭迪轉過身,小姑娘伸手將一個東西放到蘭迪的手心裏。一刹那,蘭迪喜笑顏開。隻見他馬上伸手從口袋裏掏出什麼放進小姑娘的手心裏。小姑娘也興奮不已,歡蹦亂跳地向不遠處一直望著她的父母身邊跑去。

我簡直抑製不住,想立刻就從隱蔽處跳出來,問一問他們倆究竟交換了什麼神奇的東西,但想到所拍照片的客觀性,還是努力地克製了自己。

當這一天的工作結束後,我向蘭迪提起了困擾我一整天的問題。

“很簡單,其實就是一枚硬幣。她走過來,給了我一枚硬幣,我反過來給了她兩枚硬幣。”蘭迪·麥克理解釋道,“因為我想教會她:如果你慷慨大方,你所收獲的總會比你付出的多。”

枕邊哲理

如果你對人慷慨大方,人們也會對你慷慨大方;你對生活慷慨大方,生活便會對你慷慨大方。你肯在生活中慷慨大方地付出,你也將從中得到慷慨大方的收獲。而且,在慷慨大方付出的同時,你便已經收獲了內心的喜悅與歡樂。

尋找快樂

有個闊佬,背著許多金銀珠寶去遠方尋找快樂,可是走遍了千山萬水也沒有找到。

一天,他正愁眉不展地坐在路邊歎息,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走過來。闊佬向農夫討教快樂的秘訣,農夫笑笑說:“哪裏有什麼秘訣,快樂其實再簡單不過了,隻要把背負的東西放下就可以。”

闊佬忽然頓悟——自己背著那麼沉重的金銀珠寶,腰都快壓彎了,而且住店怕偷,行路怕搶,成天憂心忡忡,驚魂不定,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

於是,他放下行囊,把金銀財寶分發給過路的窮人。這樣,不僅背上的重負沒有了,還看到一張張快樂的笑臉,他終於成了一個快樂的人。

枕邊哲理

人的一生中,背負的需求和欲望太多了,我們隻能依實際情況,盡可能的控製自己在可容納的心理平衡範圍以內。過分的索求,太多的貪婪,會帶來心靈極大的失衡,卷走我們的輕鬆與快樂。很多時候,不是快樂太難太遠,而是我們的心靈太重太遠,我們活得還不夠簡單。

信任

我住在姐姐家裏的時候,常常要去買菜。

一次,我去買菜,菜市場裏有個中年男子,笑得讓人覺得不買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他給我選了幾個番茄,“4塊。”他說。我非常舒坦地交給他一張百元大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