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就是要發現事物的本質!
把握了本質才能從本質上找到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根據規律作出預見,趨吉避凶,揚長避短,製定策略,高屋建瓴地解決問題,因此,訓練概括力可以培養謀略!
能夠抓住紛繁複雜的事物的本質特征,就是有“識”,有識才有膽,沒有“識”的“膽”隻可能是匹夫之勇,是魯莽。因此,訓練概括力可以讓人獲得膽識!
韜略膽識俱全才稱得上真正的人才,才具有開拓性,具有創造力。
謀略和膽識首先從對事物的本質認識中來!
伯樂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名的相馬能手,他的相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樂暮年之時,有一回秦國國君秦穆公召見他對他說:“您的年紀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後輩人中有誰能夠繼承您尋找千裏馬呢?”
伯樂回答道:“一匹好馬,可以從它的體形、外形和骨架上看出來。而要找天下特殊的千裏馬,好像沒有固定的標準,沒法子用言語來表達。像這樣的馬奔馳起來,腳步非常輕盈,蹄子不揚起灰塵,跑後不留下腳印,一閃而過,好像看不到身影。”
千裏馬到底有什麼特征?連伯樂都認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而我們今天要學習和探究的卻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識別千裏馬、抓住千裏馬的特征”,是一種觀察、思考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方法。這個問題可比“伯樂相馬”還要難,但我們能夠從另一個比伯樂還厲害的相馬能手那裏得到啟示——
識別千裏馬太難了,伯樂對秦穆公說:“我的兒子都是些下等的人才,他們能夠說出什麼是好馬,卻不能識別什麼是千裏馬。我有個打柴賣菜的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請讓我把他推薦給您吧。”
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裏馬。
九方皋到各處尋找了三個月後,回來報告說:“我好不容易為大王您尋找到了一匹千裏馬。不過,那匹千裏馬眼下正在沙丘那個地方。”
秦穆公問:“那匹馬是什麼樣的馬呢?”
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
秦穆公派人去把馬牽來,卻是黑色的公馬!
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叫來說:“糟糕透了!你推薦的找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麼能識別哪是天下的少有千裏馬呢?”
伯樂卻感慨地讚歎說:“想不到他識別馬的技術竟然高到這種地步了啊!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萬倍乃至無法計算的長處了。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具有的精神和機能,他看馬時,眼裏隻看到了馬的特征而不看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質,去掉它的現象;他隻看那應該看到的東西,不去注意那不該注意的東西;他審察研究時,隻注意那應該審察研究的方麵,拋棄了那不必審察的方麵。九方皋相馬的價值,遠遠高於千裏馬的價值,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地方啊!”
馬牽來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裏馬!
這是有名的九方皋相馬的故事。下麵是《列子》中的原文: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可有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減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者共擔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