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做人做事,你需要耕耘和經營自己。如果你精於勞作並善於經營,你將收獲頗豐,否則,你可能將陷入沼澤而無力自救。所以,不要以為隻是精於勞作或隻是善於經營就足以讓自己高枕無憂,而應學會做一個全能人。
1.讓自己無可替代
每一個追求高標準生存境界的人都會追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發揮。在職場上,這種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發揮就表現在讓自己卓越到無可替代。隻有這樣,你才可在激烈的角逐中成為領軍人物,不可或缺。
在工作中沒有小事,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抱著誠信的態度。擺正公司人員與顧客的關係,相互依賴,重視公司的聲譽,始終堅持顧客第一的思想——所有這一切,如果企業人員真心實意地付諸實施,那麼,企業的前景必將輝煌起來。
企業員工必須充分認識到為顧客提供誠信、優良服務的重要性。企業的顧客是多種多樣的,由於顧客的類型不同,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類的顧客也有著不同的要求,且他們的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顧客對本企業及人員的要求應當理解為對企業的信任,應當理解為是在給自己帶來為顧客服務的機會。滿足顧客的要求,特別是一些臨時性、突發性的要求,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給顧客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
一位最佳銷售員說過:“最好的餐廳替顧客想得非常周到,使顧客感到溫暖。我的顧客從這裏買到汽車離去的時候就有一種在最好的餐廳享受完美味佳肴之後步出大門的感覺。當顧客把車開回來要求修理或提供其他服務時,我盡一切努力為他們爭取到最好的東西。”
作為企業員工,必須搞好與顧客的關係,自覺地為顧客服務。要樹立正確的經營、工作思想,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了解顧客的需要,研究顧客的心理,認真聽取顧客的意見,爭取顧客的理解和支持。企業員工為顧客服務並不是在幫顧客的忙,而恰恰是在幫自己,顧客如果給予這個服務機會,這不但是企業員工的成功,同時更是企業的成功。
相信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提醒自己並最大限度地追求這種境界,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
我們的天賦和才智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了,而有些人卻失敗了,關鍵在於這兩種人的生存境界有所差異。前者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卓越的、無可被替代的自己;而後者卻懶於奮鬥,得過且過,最終被拋到了生存之境的最底層。如果你想要步入高層生存的境界,一定要做一個別人無可替代的自己。
產品或服務是企業的生命,唯有以誠信的態度生產出優質的產品並提供最佳的服務,才能使一個企業最終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質量問題涉及企業員工的關心、熱情和承諾。質量並非工藝問題,再好的工藝也於事無補。
任何旨在保證質量的措施都可能很有價值,但是,隻有每一位企業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貫徹質量要旨,重視質量問題,而且確實在產品上體現了重視質量問題,這些措施才會有價值。同時各級經理人要明確,不管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抓質量要人人有責,企業中的每一個人,上自各部門經理,下至收發室的人員,都要關心並致力於質量問題。隻有這樣,各項措施才會有價值。
企業員工在抓質量問題時,必須樹立誠信的態度:世界上的事總能辦得好上加好;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行行都能達到完美的境界。企業員工重視質量問題的關鍵其實就是把產品日臻完善、將不斷改進的可能性付諸實施,而且要日複一日,持之以恒。
提供優質產品是員工必須具備的職業基準,質量是人人有責的事情,容不得半點懷疑。一件優質的產品問世,裏麵包含的必將是企業每個工序上的員工認真仔細、盡職守責、全身心投入生產的心血,是所有員工對顧客的誠信的承諾。
2.能力至上
一個人生存狀態的好壞,不僅在於他有什麼樣的頭銜,而且還在於他有什麼樣的能力。就如一把利劍如果被冠之以幹將、莫邪之名而無幹將、莫邪之實就無法享有寶劍的待遇。人同樣如此,即使你高等的學曆而無辦事的能力,你也不可能得到重用。人是因為有了能力才會被放在該放的位置上去享受他該有的待遇。所以,最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其他的任何附屬價值。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治軍和治國方麵都取得了有口皆碑的成績。諸葛亮之所以會成功,主要是因為他選拔了大量德才兼備的賢臣良將。諸葛亮在總結其選賢任能的標準時,歸結了以下的一段話:
“問之以是非以觀其誌,窮之以辭辯以觀其變,谘之以計謀以觀其識,臨之以利以觀其廉,告之以禍難以觀其勇,期之以事以觀其信,醉之以酒以觀其性。”
這段話把人才的基本能力素質概括得非常全麵,這段話不僅是古人選賢任能的標準,對於當代人才的選拔,仍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在某化工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答辯會上,答辯委員會由7人組成,這7人之中除了指導老師、資深教授之外,還有石化公司的科研負責人員及總工程師。
在答辯的過程之中,來自企業方麵的評委們就工藝生產之中的一些現實性的問題頻頻提問,然後讓畢業生們畫出圖表、定出模型再予以解答。
化工學院教授說,以往畢業生的答辯評委全由在校的老師組成,隻要是在學術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一般都可畢業。而現在,隻有5~7人的答辯委員會之中,企業的技術負責人就占了2~3人,如果畢業生的論文在這一關通不過,答辯也就通不過了,學位也就拿不到了,即空談的研究生難畢業。
教育界的有關人士認為,請企業界的總工、科研界的負責人來對學子的能力進行考核,將會使畢業生所選擇的研究方向更符合實際,在企業生產之中的一些技術難題也更易解決,所以這種校方與企業聯手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
許多人認為有高文憑高學曆就可以推開任意一家企業的大門,其實錯了,學曆隻能代表你的過去,卻無法代表你的未來。隻有將你的個人能力提升到應有的高度才不會在生存的競爭中落敗。
有個叫李清的人,讀書非常多,取得了一些不同類型的證書,同時還掛名擔任一些單位的幹事。他已經30多歲了,卻仍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與李清第一次接觸的人,肯定會對其投以尊重的眼光,因為他會給人一種很有才幹的錯覺。有了先入為主的“尊重”印象,如果你與李清接觸,肯定會希望得到更多的了解。殊不知李清名片上所印的頭銜無異於擺設,真是令人大失所望。所以,人們最大的失誤就是以為自己手上有了幾張可以示人的證書、文憑,便以為自己非常有才幹。
其實真正的教育,並不僅僅是從學校課本中得來的,也不是靠文憑就能證明的,它要從實踐能力中獲得。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隻不過是比別人多掌握了幾種尋找學問的門路,如果不在實踐中進行一番提煉的話,那麼他們所學的知識是不能進一步深化的。
人情世故的練達,辦事才能的訓練,並不是僅在書本中就可以學到。《紅樓夢》裏的王熙鳳並不識字,又有誰能否認她那高超的管理才能和人情世故練達的學問呢?
“能力”這一概念的內涵在近幾年才逐漸得到了人們的特別關注。所謂能力,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本事”。而實際能力,則就是你運用知識和智能進行實際活動的本領。
能力是在積累的知識上形成的,知識在能力的指導之下“活化”;如果能力缺少了知識就是低層次的,如果知識沒有了能力就是“僵死”的。
近幾年,“能力”的地位已在人們的心目中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有些人則對培養什麼樣的能力還比較模糊。
能力,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得到。
人的能力,有其所特有的內容和要求,必須經過特定的途徑或方法才能對其加以培養和提高。
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自己能力上的欠缺,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具備該有的能力,逐漸步入生存境界的最佳狀態。
3.精通你的專業
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精通它。勤於鑽研,下決心掌握自己職業領域的所有問題,就可以使自己變得比他人更具競爭力。如果你精通自己的全部業務,就能贏得良好的聲譽,獲得快速提升自己境界的絕佳途徑。
現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經過千百年的進化,才長出一朵豔麗的花朵和一顆飽滿的果實。
當你精通自己的業務,成為了你那個領域的專家時,你便具備了自己的優勢。
成為專家要盡快。
這裏我們強調“盡快”,並沒有一定的時間限製,隻是說要越早越好。這完全要看你個人的資質和客觀環境。但如果拖到四五十歲才成為專家,總是慢了些。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很多人也磨成專家了,那你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因此“盡快”兩個字的意思是——走上社會後入了行,就要毫不懈怠,竭盡全力地把你那一行鑽研清楚,並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這麼做,你很快就可以超越其他人。
一般來講,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人心情還不十分穩定,有的忙於玩樂,有的忙於談情說愛,真正把心思放在鑽研工作上的不是很多,很多人隻是靠工作來維持生計,一心想成為“專家”的則更少了。別人在玩樂、悠閑,這不正是你的好時機嗎?苦熬幾年下來,你累積了自己的實力,超乎眾人,他們再也追不上來,而這也就是一個人事業成就高低的關鍵。
那麼怎樣才能“盡快”在本領域中成為“專家”呢?
首先,選定你的行業。你可以根據所學來選,如你沒有機會“學以致用”也沒有關係,很多人所取得的成就與其在學校學的專業並沒太大關係。不過,與其根據學業來選,不如根據興趣來定。不管根據什麼來選,一旦選定了這個行業,最好不要輕易轉行,因為這樣會讓你中斷學習,減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樂,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關鍵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其次,勤於鑽研。行業選定之後,接下來要像海綿一樣,廣泛攝取、拚命吸收這一行業中的各種知識。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輩請教,義務加班也沒關係,這也是一種學習。另外可以吸收各種報紙、雜誌的信息。此外,專業進修班、講座、研討會也都要參加。也就是說,要在你所幹的這一行業中全方位地深度發展。
最後,製定目標。你可以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幾個階段,並限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這是一種壓迫式學習法,可迫使自己向前進步,也可改變自己的習慣,訓練自己的意誌。然後,你可以開始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你不必急於“功成名就”,但一段時間之後,假若你學有所成,並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現出來,你必然會受到領導的注意。當你成為專家後,你的身價必會水漲船高,也用不著你去自抬身價。
不過,成了“專家”之後,你還必須注意時代發展的潮流,你還要不斷更新提高自我。否則,你又會像他人一樣原地踏步,你的“專家”水平就會開始打折扣。
4.極限並非不可逾越西方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是對自己潛能的自我束縛,隻能使自己無限的潛能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中。與此同時,無知的認識會使人的天賦減弱,因為懦夫一樣的所作所為,不配擁有生存狀態之下的高層境界。”
事實上,任何人隻要勇於突破自己的心態瓶頸,突破極限約束的阻礙,成功便近在眼前。
舉重項目之一的挺舉,有一種“500磅(約227公斤)瓶頸”的說法,也就是說,以人體的體力極限而言,500磅是很難超越的瓶頸。499磅的紀錄保持者巴雷裏,比賽時所用的杠鈴,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實際上超過了500磅。這個消息發布之後,世界上有六位舉重好手在一瞬間就舉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鈴。
有一位撐竿跳的選手,一直苦練都無法越過某一個高度,他失望地對教練說:“我實在是跳不過去。”
教練問:“你心裏在想什麼?”
他說:“我一衝到起跳線時,看到那個高度,就覺得我跳不過去。”
教練告訴他:“你一定可以跳過去。把你的心從竿上摔過去,你的身子也一定會跟著過去。”
他撐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躍過。
心,可以超越困難,可以突破阻撓;心,可以粉碎障礙;心,終必會達到你的期望。最大的障礙是你自己!是你麵對“不可能完成”的高難度工作時,心中給自己定義為無能力完成這份工作的消極心態。
勇於向極限挑戰的精神,是獲得高標準生存之境的基礎。職場之中,很多人和你一樣,雖然頗有才學,具備種種獲得上司賞識的能力,但是卻有個致命弱點:缺乏挑戰極限的勇氣,隻願做職場中謹小慎微的“安全專家”。對不時出現的那些異常困難的工作,因覺得不能做好而不敢主動發起“進攻”,一躲再躲,恨不能避到天涯海角。結果,終其一生,也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職場勇士”與“職場懦夫”,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別,根本無法並駕齊驅,相提並論。一位企業老總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奮鬥進取精神,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人。”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員工,猶如稀有動物一樣,始終供不應求,是人才市場上的“搶手貨”。
在如此失衡的市場環境中,如果你是一個“安全專家”,不敢向自己的極限挑戰,那麼,在與“職場勇士”的競爭中,永遠不要奢望得到上司的垂青。當你萬分羨慕那些有著傑出表現的同事,羨慕他們深得老板器重並被委以重任時,那麼,你一定要明白,他們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他們之所以成功,得到老板青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勇於挑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複雜的職場中,正是秉持這一原則,他們磨礪生存的利器,不斷力爭上遊,才能不斷上升。
職場之中,渴望成功,是多數員工的心聲。如果你也在其列,那麼當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艱難工作擺在你麵前時,不要抱著“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更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不斷重複“根本不能完成”的念頭——這等於在預演失敗。
要想從根本上克服這種無知的障礙,走出“不可能”這一自我否定的陰影,躋身高層生存境界之列,你必須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撐自己完成這個在別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當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時,你必須了解這些工作為什麼被稱為“不可能完成”,針對工作中的種種“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戰力,如果沒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剛鑽,再攬瓷器活兒”。須知道,挑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常有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而你的挑戰力往往使兩者隻有一線之差,不可不慎。
但換言之,如果你對自己的挑戰力判斷有誤,挑戰之後讓“不可能完成”變成現實,千萬不要沮喪失望。聰明、成熟的上司,一定不會隻看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還會觀察你的敢於挑戰的工作態度和頭腦的運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沒有一種挑戰會有馬到成功的必然性。所以,你所經曆的、所得到的,都是膽怯觀望者們永遠都沒有機會知道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敢嚐試。
極限並非不可逾越,不可逾越的隻有你心中的那道坎。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生存境界,你給自己設定的那個極限就必須要靠你自己努力跨越它。這樣,你的人生才不至於黯淡無光。
5.打破舊思維
打破舊的思維習慣,是人類曆史前進的思維動力。相對於我們而言,勇於打破舊的思維習慣,創造一種更新的辦事方法,何嚐不是獲得改變生存境界的一個絕好的機遇?
皮爾·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時,人們就像在參加一次真正的葬禮,皮爾·卡丹被指責為倒行逆施。結果,他被雇主聯合會除了名。不過,數年之後,當他重返這個組織時,他的地位提高了。從大學裏直接聘請時裝模特兒,使人們更加了解他的服裝,確保了他的成功。
1959年,皮爾·卡丹異想天開,舉辦了一次借貸展銷,這一個極其超常的舉動,使他遭到失敗。服裝業的保護性組織時裝行會對他的舉動萬分震驚,因而再次將他拋棄。可他在痛定思痛後,又東山再起,不到三四年工夫,居然被這個組織請去任主席。
就這樣,皮爾·卡丹的帝國規模越來越大,並且向國外擴張,首先在歐洲、美洲和日本得到了許可證。1968年,他又轉向家具設計,後來又醉心於烹調,並且他成了世界上擁有自己的銀行的時裝企業家。
“卡丹帝國”從時裝起家,30年來,他始終是法國時裝界的先鋒。1983年,他在巴黎舉行了題為“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他30年前設計的婦女時裝,雖然歲月已流逝了多年,可他設計的這些時裝仍然顯得極有生命力,並不使人有落任的感覺。
卡丹在經營時裝業的同時,還向其他的行業發展。1981年,皮爾·卡丹以150萬美元從一個英國人手裏買下了馬克西姆餐廳,這一驚人之舉在全巴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家坐落在巴黎協和廣場旁邊、有著90年曆史的餐廳當時已瀕於破產,前景十分暗淡,不少人對卡丹之舉不理解,有人甚至懷疑這位時裝界的奇才是否真有魔法使這家餐館重放異彩。可是,三年過去後,馬克西姆餐廳竟奇跡般地複生了。不但恢複了昔日的光彩,而且把它的影響擴大到了整個世界。馬克西姆的分店不僅在紐約、東京落了戶,同時在布魯塞爾、新加坡、倫敦、裏約熱內盧和北京安了家,卡丹經營的以馬克西姆為商標的各種食品也成為世界各地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卡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執法蘭西文明的兩大牛耳(時裝、烹飪)而麵向世界。
回顧皮爾·卡丹的成功之路,不難發現他自從步入法國時裝業,就以服裝設計敢於突破傳統,富於時代感、青春感而著稱。早在1955年,皮爾·卡丹因創新而不容於同行,被逐出巴黎時裝協會——辛迪加,然而他的服裝設計並未因此而窒息,反而加速發展。他在厚呢料大衣上打皺褶;用透明麵料做胸前打褶的上衣;給新娘穿上超短裙;讓模特穿上帶網花的長筒襪;他還設計出“超短型”的大衣、氣泡裙;用針織麵料為男士做西服……他在20世紀60年代末,推出一套女式秋季服裝,就是以式樣新、料子柔、做工精而成為時髦女郎和年輕太太們的搶手貨,一時轟動了巴黎。由於皮爾·卡丹設計刻意追求標新立異,因此,法國的時裝界“卡丹革命”的旋風勁吹。
在銷售方麵,皮爾·卡丹講究全方位、多層次。上自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下至微不足道的領帶夾,都使用他的名字做商標。如皮爾·卡丹時裝、打火機、香水、手表、地毯、鏡框、汽車、飛機……幾乎一切有形的美化生活的東西都在他以皮爾·卡丹為商標的經營範圍之內。這樣,全方位、多層次的推銷戰略,使卡丹的各項經營走上了成功發展的道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皮爾·卡丹的發跡曆程,金克拉概括得特別好:經營需要打碎陳舊的思維,需要天天創新。
與皮爾·卡丹同時進軍服裝行業的人不在少數。而皮爾·卡丹在包括了服裝行業的各個行業中能夠獨樹一幟,不能不說是得益於他本人的創新和挑戰意識。他的事業最初也並非一帆風順,但他沒有因為外界的壓力而放棄自己勇於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勇於再次進軍服裝界的決心。所以,他一步步的向成功邁進,向生存之巔靠近。對於他而言,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對創新的步步苛求,對成功的步步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