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一)掌握內外生殖器的解剖及與鄰近器官的關係。
(二)熟悉女性骨盆的形態、大小與分娩有關的解剖特點。
(三)熟悉骨盆底解剖。
(四)了解盆腔血管、神經、淋巴分布。
二、實習內容
(一)外生殖器組織結構及功能
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位於恥骨聯合下緣至會陰之間的組織,包括:
1.陰阜恥骨聯合前麵隆起的脂肪墊,青春期開始長陰毛,呈倒三角形分布。
2.大陰唇起自陰阜,止於會陰。
(1)組織結構:皮膚,皮下組織(富含血管、淋巴管、神經)。
(2)特點:局部受傷,易出血形成血腫;
(3)功能:兩側大陰唇互相靠攏,遮蓋其後麵組織。
3.小陰唇:大陰唇內側的一對薄膜,表麵濕潤,猶如粘膜。
(1)組織結構:含皮脂腺與血管.少量汗腺及平滑肌纖維。富含多種神經末梢,非常敏感。
(2)小陰唇前端分成兩葉包繞陰蒂至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後葉形成陰蒂係帶。兩側大、小陰唇在後端會合.形成一條橫皺襞稱為陰唇係帶。
4.陰蒂:位於兩側小陰唇頂端之間,有勃起性。分為頭、體、腳.其兩腳分附著於側恥骨支上。陰蒂頭富於神經末梢,極為敏感。
5.陰道前庭:兩小陰唇向菱形區。其前為陰蒂,後為陰唇係帶。包括:
(1)尿道口與尿道旁腺:尿道口位於陰蒂頭後下方.其後壁上有一對尿道旁腺,此常為細菌潛伏所在(如淋菌)。
(2)前庭球:位前庭兩側,是一對靜脈聚集團,前與陰蒂相接,後與前庭大腺相鄰,表麵為球海綿體肌覆蓋。
(3)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
①形態:黃豆大。位於陰唇後部,表麵為球海綿體肌覆蓋,腺管開口於前庭後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溝內;
②功能:性興奮時分泌粘液起潤滑作用。
③特點:正常情況下觸及不到,感染時形成囊腫或膿腫。
(4)陰道口和處女膜:
①陰道口位於尿道口後方;
②處女膜:為位於陰道口的一層膜狀組織,一般中央有孔。多在性交時撕裂,分娩後進一步破損。
③處女膜緊閉:致陰道被完全閉鎖,經血瀦留,周期性腹痛,需行手術切開。
(二)內生殖器官組織結構及功能
1.陰道
(1)位置:真骨盆下部中央,上端圍繞宮頸形成陰道前、後、左、右,下端開口於陰道前庭後部。
(2)組織結構:粘膜(由複層鱗狀上皮覆蓋,無腺體,肌層和纖維層構成。
(3)特征:①具很大伸展性,具橫紋皺襞,外覆彈力纖維;②陰道壁富有靜脈,局部受損易形成血腫;③粘膜上受性激素影響,有周期性變化。
(4)功能:①性交器官;②經血及胎兒娩出通道;③後頂端與子宮直腸陷貼接,是某些疾病診斷和手術的途徑。④陰道前、後壁互相貼近,可防止病原體上行。
2.子官
(1)位置:骨盆腔中央;
(2)形態:呈倒置梨形,為空腔器官。子宮長7至8cm,寬4至5cm,厚2至3cm,重約50g。子宮腔為上寬下窄的三角形,容積約5毫升。子宮分宮底、宮體、宮頸3部分。宮體與宮頸間最狹窄部稱子宮峽部,上為解剖學內口,下為組織學內口。在妊娠後子宮峽部逐漸伸展為子宮下段。
(3)組織結構:為以肌肉組織為主的器官,由漿膜層(髒層腹膜-)、肌層和內膜層構成。
①子宮內膜:分功能層(表麵2/3)和基底層(靠子宮肌層)。正常情況下其厚度變化在0.5mm至5mm間;子宮內膜由高柱狀上皮構成,具有腺體。其功能至受性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變化。
②子宮肌層:由平滑肌束坆彈性纖維所組成;分為外層(縱行)、內層(環行)與中層(交織)。肌層中含血管.收縮時可壓迫血管而止血。
③子宮漿膜層:即覆蓋子宮體底部及前後麵的腹膜,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