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眼看透對方(1 / 3)

一些比較明顯的姿勢,例如交叉的手臂,很快便會使人和防衛性的姿態聯想在一起;然而有些姿勢,比如將手指做成尖塔狀(即把兩手指尖相疊),常被誤解為沒信心的表示。當我們在研討有關這姿勢的資料時,問到一個人在真正生活當中,對於手指作尖塔狀的人的反應,結果大多數的人都造成自信的態度和手指尖塔狀的姿勢,的確是相符合的;而對於嘴唇略微上翹,帶著淡淡笑意的表情,大部分的人都同意這是“一隻吞了金絲雀的貓”所表現出的姿態。有時候一個姿勢的個別涵義,就如許多人對它的評估一樣,會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是大家要記住,一個姿勢隻代表一種意義;若不了解一個人的姿勢簇(一連串配合的姿態),沒有把他前後的動作加以融會貫通,卻單憑某個表情而驟下定論,不免會犯下斷章取義的錯誤。

為了要了解一連串姿態的整個涵義,讓我們先來看幾個容易明白,且經常遇到的“非言辭傳達意思”的類型(包括下麵的第一、二、三條),然後我們再在前三條的基礎上分析一係列“姿態簇”所表達的含義。

臉部表情所傳達的信息

在所有“非言辭溝通”的範圍中,最不易產生爭論的,就是臉部表情。因為這是最容易看到的表情,而且一目了然。每個人都見過“迷死人的模樣”,“過來吧!”的表情,或者一副“隨時奉陪”的眼神。

在談判會議中,更可以觀察到種種麵部的表情。一個極端具有攻擊性敵意的談判者,會把談判看成是“你死我活”的競技場。典型的他是:睜大眼睛瞪著你,嘴唇緊閉,眉角下垂,有時甚至嘴唇不太動卻含混地從牙縫中擠出話來;另一種人是挨著談判桌,擺出一副純潔無辜的姿態,就像唱詩班的小男生一樣,半閉或低垂著眼瞼,露出淡淡的笑意,有著和平的一道秀眉,前額上沒有一絲皺紋,然而他可能是一個很有能力而頗具競爭性的人,他相信合作是一種強而有力的過程。

心理學家珍·登布列頓最近為《市場交易雜誌》寫了一篇文章,叫作《推銷員如何了解顧客的心理》,其中說到:

假如一個顧客的眼睛向下看,而臉轉向旁邊,表示你被拒絕了;如果他的嘴是放鬆的,沒有機械式的笑容,下顎向前,他可能會考慮你的提議;假如他注視你的眼睛幾秒鍾,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帶著淺淺的笑意,笑容輕鬆,而且看起來很熱心,這個買賣便做成了。

我們發現,很多了解以麵部表情傳達意思的人,從來不會特地去了解他們是如何溝通的。例如,每個玩撲克牌的人,都很明白“撲克臉”代表什麼意思,然而很少人會去認真地分析它的意義——表示不帶感情、毫無表情、沉得住氣、深藏不露。

在會議桌兩邊相對而坐。從麵部表情很明顯地看出,坐在右邊的人是滿足、自信、得意的;而坐在左邊的人是不高興、生氣,並具防衛性的。

我們都同意這是兩個對立的集團。有了這個意見,我們便問:“你如何得知這個畫麵的含義?”雖然有些人隻籠統地說透過“麵部表情”,但是比較有知覺的人,會細心地注意到額頭的皺紋,眉毛的位置,誇張瞪大的眼睛,和外張的鼻孔等。

查爾斯·達爾文在他的作品《人和動物感情的表達》一書中,探討“是否相同的表情和姿態通用於人類的各個種族”,他將這個問題寫信詢問世界各地的人。和這些問題一樣簡單的是,他要求那些受過訓練的觀察者回答時要“經過真正的觀察,而不是憑記憶”。似下就是達爾文的幾個問題:

(1)眼睛和嘴巴張大,眉毛上揚,是否是驚愕的表情?

(2)害羞是否會刺激臉紅?這種臉紅延伸到身體的什麼部位?

(3)一個人在憤慨或挑釁時,是否會皺眉頭,昂首挺胸,而緊握拳頭?

(4)一個人在深思問題或極力想解開疑惑時,會皺起眉頭或眯起眼睛嗎?

對於這些或其他的基本問題,他收到三十六封來自世界各地的回信,從他們的答案中得知,人類在麵部表隋的溝通上極為相似。

一個由克裏斯多夫·布蘭尼根和大衛·韓福瑞斯所領導的英國研究組織,分析並編錄出一百三十五個臉部、頭部和身體的不同姿勢和表情,其中有八十個與臉部、頭部有關。他們記錄了九種不同的笑,其中有三種最普遍,那就是:微笑,輕笑和大笑。簡而析之,不露出牙齒的微笑,常見於一個沒有實際參與活動的人,他隻露出會心的笑容。輕笑時上門牙會露出來,通常是在彼此麵對麵時所發出的,朋友碰麵或孩子見到父母時,常用它作為一種打招呼的笑容。大笑常見於玩的時候,此時上下門牙都露了出來,而且笑出聲來。雙方都不是麵對麵的。

笑不應該嚴格地限製在快樂的時候。伯明翰大學的艾文·格蘭特博士說:“要留心橢圓形的笑容。”他用這個名詞來形容一個人“皮笑肉不笑”,這時嘴唇完全向後拉,使唇部形成長橢圓形,不管怎麼說,這種笑並非發自內心。“這是一個人假裝欣賞一個笑話或太偏激的言論時、一個醉漢注意到一個女孩時、老板在辦公室追逐女職員時,所發出的一種獰笑。”

這種橢圓形的笑容,是格蘭特所定義的五種基本笑容中的一種。另一種是輕笑,或稱“招呼新朋友”的笑容;隻有上牙齒露出來,而嘴巴通常隻微微地張開。微笑,是一種典型的會心的笑容,獨自一個人快樂時才會產生,唇部呈向上的弧形,。但仍合在一起,所以牙齒沒有露出來。大笑發生在愉快激動的情形下,嘴巴張開成弧形,上下牙齒都看得見。抿嘴而笑,常出現在害羞的女孩臉上,它和輕笑大致相同,隻不過下唇含在牙齒中,“這意味著此人覺得自己在某方麵不如對方。”

彼此間發生衝突時,會產生與平時大不相同的表情;眉毛通常是下垂的,眉頭皺起,牙齒雖然未露出來,嘴唇卻緊緊地繃著,且稍微向前突出,頭和下顎挑釁地向前挺出,和對方怒目相視。在這種情況之下,彼此都牢牢地盯著對方,一旦眼睛望向別處,則意味著失敗或害怕。

臉部表情也能夠表達震驚或訝異。在這種情緒的狀態中,一個人的嘴會張得大大的;由於震驚,下顎的肌肉會放鬆,且下顎向下落。然而,有時候嘴巴無意識地張開,並非由於震驚或訝異,這發生在一個人非常專心於一件事時,例如,一個一心一意地在組合精細的機械零件時,眼睛之下的每一條臉部肌肉都完全放鬆了,有時候甚至連舌頭都會伸出來。

毫無疑問的,很多人都得到一個結論:聽話或說話時,不敢直視我們的人,必然想隱瞞什麼。麥克·阿吉爾在他所寫的《人際行為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人們互相注視的時間,占全時間的百分之三十到六十之間,同時他也注意到,兩個人交談時,如果互相注視的時間超過百分之六十,則表示彼此對對方的興趣大於他所說的話;這有兩個極端的可能性,一是情侶們含情脈脈的凝目相視,或者是兩個敵對的人準備要打架。阿吉爾也認為,抽象思考者較使用具體思考的人,更常直視對方的眼睛,因為抽象思考者,較有能力將吸收的資料,組合成一個整體,而且比較不可能因為視線的相交而分心。

我們也發現人在聽話時較說話時,更常與別人的視線相交。當別人問他一些問題,而使他覺得不舒服或有罪惡感時,他也會不願意注視別人;而另一方麵,一個人在被詢問時,或者是對一種使人產生防衛性、攻擊性或者敵意的說明有所反感時,視線相交的機會便會戲劇性地增加。當一個人被激怒時,有時候你會清楚地看到他的瞳孔張得好大。

就像每一種規則一樣,都會有例外的情形,視線相交的多寡,隨著不同的人和文化,而有戲劇性的差異。有些人由於害羞,總是避免觸到別人的目光,或盡可能把它減到最少的程度。這些人可能是人群中最誠實、懇切而肯於奉獻自己的人,然而每每由於他們不敢看別人,卻無意中表現出懷疑或推諉事情的態度;如果你曾經通過美國海關,不妨回想一下,當你接近檢查員時,盡管已經交出填好的報關表格,他仍會問你,有什麼東西要呈報。你還記得當時他是看著表格,還是看著你的眼睛?想必是看著你的眼睛吧?縱然他手上已有報關表格。尚·德拉方庭說得不錯:“欺騙欺騙者是雙重的快樂。”

“瞟了某人一眼”是描述視線相交的一種臉部表情,不論這一瞟是多麼短促,它已經道出某種意味。拉丁美洲國家的一種稱為“巴西歐”的大會,就是完全采用非言辭來溝通的。每個星期天,未婚的年輕男女,聚集在城中的廣場上,男子由一個方向走,而女子由另一個方向走來,如果任何一個人,被瞄了一眼,而對方也感興趣地回報一眼,在下一個循回時,他們可能會交談幾句,這麼一來就可能產生一個約會。

這種側麵的一瞥,在西班牙和英國,都以“偷看”而著稱,這是偷偷摸摸的人所慣用的伎倆,他想看,卻又不願意被逮到。另一種是從下垂的眼皮下看人,眼皮向下卻沒有閉上眼睛,而將目光集中在一件有趣的東西上;畫家凝視著正在進行的作品、情侶表示永恒不朽的愛情,尤其會這樣。

替《訓練和發展雜誌》寫了一連串有關“非言辭溝通”的文章的喬治·彼特表示,不愉快或迷惑可以借助皺眉來表達;嫉妒或不信任時會將眉毛上揚;而敵對的態度是以繃緊下顎的肌肉,和斜眼瞪視表示。此外,一個常見的姿勢是下巴向外突出,就像一個生氣的小男孩反抗父母時所做的表情。同時當一個人采取敵對的態度而繃緊下顎肌肉時,注意看他的嘴唇,一定也是緊繃著的,這表示他已擺出一種防衛姿態,而且盡量不再說話或做出任何反應,這可能就是“嘴緊”這個名詞的來由。

走路姿態暴露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態,使他的朋友一眼便認出來。至少有一些特征,是因為身體的結構而有所不同,但是步法、跨步的大小和姿勢,似乎是隨著情緒而改變的。假如一個小孩很快樂,他會走得比較快,腳步也輕快,反之,他的雙肩會下垂,走起路來好像穿著鉛底的鞋子一般。莎士比亞在《特爾勒斯和克爾絲達》一書中,對一隻大公雞的走路姿態有很好的描述:“一個高視闊步的運動家,它以腿筋而自豪。”一般說來,走路快且雙臂自在擺動的人,往往有堅定的目標而準備積極地加以追求;習慣於將雙手插在口袋中,即使在天氣暖和時也不例外的人,喜歡批評而頗具神秘感,通常他善於扮演“魔鬼的擁護者”的角色,因為他喜歡貶低別人。走路時雙手叉腰的人,毋寧說是個短跑者,他想在最快的時間內,跑最短的距離,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他突然爆發的精力,常是在他計劃下一步決定性的行動時,看似沉寂的一段時間內所產生的。這個姿勢,就像V字代表勝利一樣,成為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