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鳥學藝》讀後感

竹浩東

《群鳥學藝》這篇課文講了小燕子、麻雀等小動物向鳳凰學搭窩,結果,隻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精致而且暖和。

學了課文後,我和同學討論開了。同桌的錢媛說:“鳳凰真是位好老師,瞧,小燕子的窩多麼漂亮,都是鳳凰老師的功勞啊!”後排的魏璐菁也說:“是的,鳳凰確實是位好老師。”

我不同意她們的觀點,我覺得鳳凰不是一位好老師,因為烏鴉、貓頭鷹和麻雀在上課的時候飛走了,鳳凰沒有阻止它們,也沒有批評它們,更沒有想出好的辦法使它們對搭窩感興趣,總之她沒有留住自己的學生。我對魏璐菁、錢媛說:“如果我是老師的話,我就會給它們講道理,上課時做做遊戲,講講故事,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也許它們會留下來認認真真聽我講課。課聽完後,我還會讓它們動手搭一搭,來一次技能比武。到時候,它們一定個個都會快樂地掌握本領。”聽了我的發言,她們都為我鼓起了掌。

我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教師,我會教好我的學生,讓他們一個個都能進步,長大後為祖國作出貢獻。

同學們,你說我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嗎?

特色點心屋:

1.小作者能從讀書中悟出教和學的關係,真了不起!

2.以同學討論的形式來談感想,很新穎。

3.這麼聰明而富有愛心,你的願望肯定能實現。努力吧。

更羸大將,我想對您說

王若男鍾陸豐

“驚弓之鳥”的故事家喻戶曉,更羸不用箭隻用弓就把大雁給射下來,這種高超的本領真是讓人羨慕,就連當時的魏王都驚歎不已。學了《驚弓之鳥》,老師讓我們學習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並作出正確判斷的本領,可我卻有一肚子的話想對於更羸說。

更羸大將,我想對您說,您是一個缺乏同情心的人。您看,那大雁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隱隱作痛,它連飛行的力氣都沒有了。因此,它遠離了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孤孤單單。它悲悲淒淒地叫著,想尋找自己的親人、夥伴來幫助它。可是您,不僅沒有同情這隻可憐的大雁,反而抓住它受過箭傷的驚嚇,害怕聽到弦響的心理,在魏王麵前誇耀:“大王,我不用箭,隻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您可能揚揚得意,也可能沾沾自喜,但,我卻看到您一顆冷酷的心,一顆殘忍的心。

更羸大將,我想對您說,您是一個缺乏愛心的人。現在我們都在提倡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石。可是您卻不懂得與它們和諧相處。當大雁撲棱著翅膀,從高空中直愣愣地落在您的麵前,您是多麼的興奮,多麼的自豪,您哈哈大笑地對魏王說:“大王,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您明明知道,它那麼可憐,那麼無助,為什麼還要置它於死地呢?大雁,還有其他動物,和我們人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成員。因為有了它們,大自然才會這麼豐富多彩,生活才會這麼絢麗多姿,它們同樣是我們的夥伴,我們的朋友。它們不會危害我們的安全,不會幹擾我們的生活,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我們應該和它們友好相處,珍惜和保護它們呀!

更羸大將,可能您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在作戰時,為國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我一個新時代的少年,卻真的不喜歡您在我們課文中的所作所為。

特色點心屋:

1.將古人的故事和現在的環保問題結合起來,說得頭頭是道,小作者真是讀出了自己的獨特體驗。

2.小作者采用第二人稱,直接抒發自己的感受,入情入理。

讀《小珊迪》有感

甘肅蔡詩田

讀了《小珊迪》這篇課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書中小主人公的命運和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珊迪的父母死得很早,他靠賣火柴掙錢養活弟弟小利比,生活十分艱難。一次,他為顧客換零錢,不幸被馬車撞倒,悲慘地死去了。讀著,讀著,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是同賻?是慚愧?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想想我自己,從6歲開始,就坐在了寬敞明亮的教室裏,隻管安心讀書,不愁吃,不愁穿,一天不吃零食就不舒服。回到家裏,麵對著香噴噴、熱騰騰的豐盛的飯菜,我還要橫挑鼻子豎挑眼,動不動就給爸爸媽媽“吊”個臉。從前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幸福,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吃的穿的玩的都趕不上有錢人家的小孩,自己算是投錯了娘胎,委屈極了。自從讀了《小珊迪》後,我才深深感到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實在沒理由埋怨家庭,埋怨父母。我比小珊迪的命運不知好多少倍,父母在盡最大可能地照顧我,滿足我,我的生活是溫馨而甜美的,我這個“甜甜”是名副其實的!以後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太對不起自己的命運了。

我現在的命運是父母決定的,等我長大後就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因此,我必須認真讀書,做個好孩子。

我是獨生女,是家裏的小霸王,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根本不考慮別人,我還很自私,算不上好孩子。小珊迪被馬車撞倒,軋斷了兩條腿,就派弟弟去送應該找給顧客的零錢,他是多麼誠實善良。臨死之前,他首先想到的是誰來照顧他的弟弟,卻沒有想到自己。他就像一個非常負責任的爸爸。相比之下,我真是感到慚愧。

親愛的小珊迪,你知道嗎,你的美好形象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1.小珊迪感動了小作者,所以他的感慨是樸素的、真切的,並且很有代表性。

2.用概括的語言敘述人物遭遇,將主要篇幅用於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點小作者做得很好。

別再做戰國時期的老百姓了

——《西門豹》讀後感

佚名

《西門豹》寫的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鄴地的老百姓非常相信迷信。巫婆和官紳利用他們這一弱點,借口給河伯娶媳婦騙取老百姓的錢財,殘害年輕婦女,弄得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後來西門豹破除了迷信,懲治了壞人。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班幾位同學說:“那時候的老百姓怎麼這麼傻呀!居然相信迷信,相信巫婆和官紳的鬼話。”

其實,我覺得在我們身邊也有像戰國時期的老百姓那樣愚昧無知、相信迷信的人。昨天晚上,我從電視上看到:一群練“法輪功”的人聚在一間屋子裏,一位母親說女兒身上有魔纏身,就用雙手掐住女兒的脖子,要把“魔”掐死。女兒請求媽媽別掐死她並放她去上學,這個慘絕人寰的母親不但沒放手,這叫同夥用析被蓋住女兒的身體,幫助她殺死女兒。周圍的同夥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母親活活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一位與我同歲的活潑可愛的女孩一位愛學習生活的小學生,就這樣悲慘地死去了。這都是迷信“法輪功”造成的啊!

在我們住的這幢樓裏,每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可以看見窗外幾位老人燒香拜佛,求神保佑他們。我真想說:爺爺姐姐們,別再做戰國時期的老百姓了,別再迷信了。

1.由兩千多年前到現在,時間跨度很大,但小作者將它們聯係起來了,這種敏感性值得我們學習。

2.所舉事例典型而且有震撼力,能有效地說明自己的觀點。

《挑山工》讀後感

廣西申自強

在讀過的課文中,《挑山工》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篇文章,主要講作者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肩挑重擔,而且走的路程比遊人長,卻常常走到遊人的前麵;作者通過和挑山工的談話,終於明白了其中道理。

“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挑山工的這句話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它使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看見參加武術班的同學都練就了一身好功夫,於是我嚷著要媽媽帶我去參加武術學習。一開始,我非常有興趣,無論做什麼都很認真。但過了不久,我發現練習武術並沒有像我想像中的那麼好玩,那簡直就是件苦差事:雙休日不能美美地睡個懶覺,必須一大早起床坐公共汽車到少年宮學習。這還算不了什麼,主要是經常練得我腰酸腿疼,有時練不好還挨教練批評。我開始討厭練武術了。於是每到星期六,我就會找頭痛之類的借口,不去上武術班。媽媽見我這樣了,很無奈,隻好同意我不再去練武術了。回想起來,我以前也曾參加過不少興趣班,例如書法班、圖畫班、電腦班等等,可每一次都是半途而廢,最後連一樣本領也沒學會。每當看見同學們在各種競賽活動中大顯身手,我就感到非常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