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六月,東海王劉陽改名莊,立為太子。劉秀欲選求明經大儒桓榮為議郎,入宮教授太子。桓榮每每朝會,輒立在禦前奏說經義。經學中缺《歐陽》博士,劉秀便欲用桓榮。
桓榮辭讓道:“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宏、揚州從事皋強。”
劉秀即令桓榮前往,召來二人,俱為議郎。
雖然桓榮沒有應為議郎,但每次劉秀車駕幸太學,會諸博士論辯禦前,桓榮身著儒衣,溫恭寬博,辯明經義,以禮相讓,不以辭長勝人,儒者敬服。劉秀特加賞賜,召太學生雅吹、擊磬,皆賜鮮果。受賜者捧在胸前,隻有桓榮舉手捧果拜謝。劉秀為此笑道:“這乃真大儒。”隨後越發敬重,遂擴建太學規模,儒學大興。當然,此乃後話。
隨著太子之位終於塵埃落定,劉強的婚事也隨之定下。劉強大婚之後,緊接著便是劉義王出嫁。然而就在劉義王在劉強大婚之後,劉義王和賈忠滿心期待的賜婚並沒有如期到來,因為就在這個時候,賈忠與其表妹有了肌膚之親,其母執意讓他迎娶,左將軍膠東侯賈複對此雖然並不情願,但是事已至此,他隻能親自來到劉秀麵前請罪。
劉秀當時便陡然變色,陰沉著臉不說話。
侍候在旁邊的人為此皆斂聲屏氣,連呼吸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賈複自知理虧,但事到如今,他已經做到了迎接一切後果的準備。
若目光能成武器,那劉秀的怒目隻怕早已將賈複淩遲致死,劉秀沉聲問道:“此事是賈忠之意?”
賈複當即回道:“此事實非他本意,卻不得不承己之任。”
劉秀聞之,怒氣稍稍消減了些許,他沒再說什麼,拂袖坐下,繼續批閱奏疏。
就在這時,賈忠隨賈複其後來到劉義王麵前下跪,他低著頭,掙紮再三,終是將難以啟齒的話語對劉義王說了出來,“長公主,微臣有負於你,自知無顏相對,然一切皆是微臣之過,可否請你到陛下麵前為臣父說情?”
劉義王先是被賈忠突然下跪驚了一下,驚訝、不安之時聽到賈忠這麼說,立即錯愕當場,想問又不敢問,良久,她才鼓起勇氣看著賈忠問:“可否告訴本公主到底發生何事?”
賈忠的雙手悄悄握成拳,漸漸握緊,過了好一會,他才悲痛又慚愧地回道:“微臣昨夜與表妹有了肌膚之親,不日便將迎娶為妻。”
劉義王聞言,一副難以置信地看向賈忠,然後漸漸紅了眼眶,她含著淚問賈忠:“此事千真萬確?”
賈忠心裏清楚自己的話對劉義王來說傷害有多大,但劉義王該知道的還是會知道,還不如由他親口告知,他毅然抬起頭來,紅著眼告訴劉義王:“此事千真萬確。”
劉義王的眼淚霎時便落了下來,她悲傷地問賈忠:“為何會這樣?”為何要在她滿心歡喜想要成為他的妻子的時候拋棄了她。
賈忠強忍著悲傷,難過地對劉義王說:“實非微臣之願,隻歎世事弄人。”
劉義王聞言,含著淚苦笑一下,然後迅速地轉過身,把眼淚抹掉,麵含悲傷地對賈忠說:“本公主隻問你一句,你明知有負於本公主卻仍有所相求,你心裏到底如何想?”
賈忠看著劉義王的背影,聽著這話,頓覺心如刀割,他滿懷悲痛地回道:“微臣有負於你,僅是微臣配不上公主,公主依然如故,螓首蛾眉,才智卓絕,雍容華貴,心懷仁義,微臣竊以為以公主明辨是非之能,定不拒微臣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