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春季,正月,趙孝公劉良去世。當初,懷縣大姓李子春的兩個孫子殺人,懷縣縣令趙深入追究凶犯,兩個孫子自殺,李子春被捕入獄。洛陽的皇親國戚有數十人替李子春說情,趙孝公始終不答應。及至劉良病重,劉秀到他家探望,問他有什麼話要說。劉良說:“我一向和李子春交往深厚。如今他犯罪,懷縣縣令趙欲殺他,我願乞求饒他一命。”劉秀說:“官吏尊奉法律,不得歪曲。請另說他願。”劉良不再說話。直到如今,劉良去世後,劉秀追念劉良,才赦免釋放了李子春,並提拔趙為平原太守。

劉良的離世,掀開了建武十七年波瀾起伏的序幕。

對於劉良的離世,陰麗華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悲傷,但有一件事情卻深深的刺痛了她—那便是臨淮懷公劉衡夭折的真相。

陰麗華這一年多以來沒有對劉輔動手,並不是她仁慈心軟,而是之後木石斛告訴她:劉衡的主要的死因並不是因為砒霜之毒,砒霜尚未毒發劉衡便已聲望,劉衡真正的死因乃是心疾複發。於是,陰麗華順著木石斛所言,私下探查了一年多,查來查去,最終她不得不接受一個令她難以置信的事實,而這個事實,讓她無法麵對劉荊,為免使人生疑,她拒見所有兒女。恰好有劉良的離世作為遮掩,陰麗華的異常才沒有令人起疑。

柳嬤嬤將陰麗華多日對劉義王、劉陽與劉蒼等幾個孩子避而不見,自知不能長久如此下去,特意來到陰麗華跟前,勸道:“貴人,事已至此,何必再節外生枝,給別人可乘之機。”

陰麗華何嚐不明白這道理,可是她感覺自己真的無法麵對劉荊,她這心很難受,她流著淚問柳嬤嬤:“為何蒼天要如此對我,即便我做了傷天害理之事,報應亦應落在我身上,為何要奪走衡兒,還要是荊兒他…”說到這裏,陰麗華再也說不下去,心裏那個痛楚,讓她真是有口難言。

柳嬤嬤走過去,輕輕的拍著陰麗華的背予以安慰,“貴人,八王子原是一片好意,孰料落得如此結果,一切自有天意,不可尤人啊。九王子已去,娘娘可莫要再失八王子,這個秘密就讓它爛在心裏吧。”

劉衡因為患有心疾,不僅得到劉秀與陰麗華的重視與溺愛,還得到了劉陽、劉義王幾位王兄與王姐的嗬護有加,往日裏有好的東西總愛往他那裏送。那日,劉荊得了胡餅,他知道自己陰麗華與柳嬤嬤等人總是不允許劉衡吃很多好吃的東西,但每次他總能看到劉衡看著那些美味的食物流露出來的渴望是那麼的明顯,每每這個時候,劉荊心裏便不好受,但陰麗華說那是為王弟好,所以他隻好硬生生地忍住了與劉衡分享的衝動,可那一次是劉衡私下親自求他要的,他又見胡餅實在好吃,想了又想,覺得劉衡吃一點應該沒有關係的,於是偷偷的給了劉衡一塊。他原想著隻給劉衡吃一點點,可劉衡嚐過之過欲罷不能,硬是把一塊都吃完了。當時,劉衡吃完並無異樣,劉荊便寬了心,安心回去。其實,他並不知道他的那個胡餅對於劉衡來說實在是鹽度過高了,以致劉衡因心疾複發而離世。

陰麗華自幼聰慧,自知如何是好,誠如柳嬤嬤所言,劉荊也不過是一番好意罷了,孰料會是這樣的結果,如今她已經失去了劉衡,她不能因此再失去劉荊了。於是,第二日,她如常見了劉義王、劉陽與劉蒼等幾個孩子,雖然在麵對劉荊的時候,心裏始終有那麼一點不舒坦,但她很好地掩飾下來了。陰麗華以為隻有守住了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就能保持著她與劉荊的良好關係,可惜她卻忽略了劉荊對劉衡的疼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