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劉義王低首,琢磨了好一會,最後回道:“母妃,兒臣聽你的。”心裏暗暗決定,既然無法與陰麗華並肩作戰,便要幫陰麗華把後方打理好,回頭她定要用心好好教導王弟、王妹。

待劉義王離開後,陰麗華頹然坐下,為了兒女與親人,她故作堅強,隻因她別無選擇。陰麗華此時此刻不禁想,時光若能倒流,她能重新選擇,那該多好,不求與鄧禹終成眷屬,但求不負子後蘭卿深情,如此至少不會像如今這般不易。可是,一個轉念,陰麗華便拋開這些毫無意義的想法,她現在要好好斟酌接下來走的每一步,以免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然而,有些事是防不勝防,人終有受傷跌倒的時候。

建武十三年冬十二月,繼前些年的先後下的七道關於奴婢的詔書,如今接著下第八道,詔曰:益州民自八年以來被掠為奴婢者,皆一切免為庶人;或依托為人下妻,欲去者,恣聽之;敢拘留者,比青、徐二州以掠人法從事。

陰麗華對劉陽說起此詔,問他可明白其意。

天資聰穎的劉陽在劉秀麵前嶄露了頭角,益發得劉秀歡心,這也得益於陰麗華的教導。陰麗華時常與他提及朝中之事,讓他可知劉秀之意,以至行事有度,言不失意,故而他心裏甚是敬佩陰麗華,也喜歡這樣。每每陰麗華問他,他都會認真回答,細細傾聽。隻見他認真想過之後,回道:“益州的百姓凡是從建武八年以來被搶去做奴婢者,一並都放免為平民。有依托別人為妻妾,凡欲離去者,聽憑她們的意願,對敢於留難扣押的人,比照青、徐二州的方式,以搶掠人口的刑法治罪。”

“可記得這是第幾道涉及奴婢之詔?”

劉陽認真地回想了一下,繼而回道:“第八道。”劉陽如今一想,方驚覺原來自己的父皇居然為了奴婢下了這麼多道詔書,可見父皇心裏有多在意奴婢們。

“你可知父皇如此目的何在?”

劉陽沉思良久,才回道:“父皇乃是仁君。”

陰麗華對此微微勾了勾嘴角,不能說劉陽的話錯了,隻是終究看得淺,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自己的皇兒不足十歲。

劉陽見陰麗華笑而不言,也不清楚是對還是不對,有時候他覺得自己的母妃與父皇一樣的令人難以琢磨,隻是麵對陰麗華,他是不怕的,故而隻要不懂,他定會問個明白。“母妃,依你看父皇如此目的何在?”

“前些年戰事頻頻,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如今天下一統,欲使天下太平,萬物安寧,士農工商四民,作為國之石民,舉足輕重。《論語》有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有奴婢,不計其數,不事生產,難以為繼,若令其歸於田園,興於農事,百姓人人便可食可裹腹,將來國盛便有望。節用裕民,而善藏其餘,可謂足國之道。”

劉陽聽後,細細品味了許久,方對陰麗華說:“兒臣懂了。”經陰麗華這麼一說,劉陽方知劉秀這個中的深意,目光如此深遠,令劉陽心生敬佩,然最讓他敬佩的還是陰麗華,單從幾道詔書便能看得明白。

陰麗華見劉陽一副欽佩不已的模樣看著自己,笑了笑,伸手輕輕撫摸了一下劉陽的小腦袋,說:“假以時日,即便母妃不說,你也能明白。我兒如此聰穎,定不是難事。”

沒有什麼比陰麗華的承認與讚賞更令劉陽高興。

見劉陽一副樂不可支的模樣,陰麗華莞爾一笑。

劉陽看著陰麗華如今鮮少的笑容,心裏不禁生出些許苦澀,許多事他都懂,隻是他也明白隻有裝作不懂對陰麗華才是最好,而他想要擁有讓陰麗華肆無忌憚悲喜的資本越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