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虞美人畏罪自殺於承光殿,不管是劉秀還是郭聖通暫時都沒有心思繼續追究下去。劉秀親自送陰麗華回西宮,而郭聖通惶急逃離而去,剩下的人自是不會有所逗留。一時之間,眾人紛紛散去。

虞美人蓄意謀害已久,對於今日這個結果也早有預科,她清楚若是自己不坦承一切,那郭聖通勢必會利用此事對付陰麗華。她自是不會讓這種局麵在她死後出現,她生不願拖累陰麗華,死亦不願。於是,事前她便寫下一封密信交給自己的貼身宮女,囑咐其一旦得知她的死訊,便要想方設法地將信交給劉秀。而這封信在當晚順利地到了劉秀手上。

劉秀看完虞美人的遺信,他不由得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他對虞美人並沒有什麼印象,更沒有什麼感覺,可在得知她在宮裏過的日子後,他不禁心生憐惜,可惜伊人已逝。虞美人是因怨恨郭聖通令其絕息,冤其入暴室受苦,及至後來短衣缺食,受盡冷眼而對郭聖通起了殺意,可因郭聖通素來萬分謹慎,虞美人無法親近而殺不得,隻好退而求其次謀害太子劉強。劉秀為此對劉強無辜受累甚為憐惜,想到木石斛的話他尤其心疼。後宮似乎一直從未太平,此時此刻劉秀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齊家這方麵是失敗的,他無奈地問萬福:“若要後庭從此太平,朕該當如何?”

萬福回道:“奴才愚鈍。”

劉秀的目光瞥向萬福,“朕讓你直言。”

於是萬福在沉思之後再次回道:“奴才當真不知,然奴才觀貧者,唯有一妻,妻隻為生活計,不曾有旁思。”

萬福說的是事實,劉秀無可否認,也許隻有一切簡單了,事情就不會複雜。可惜眼下事實既定,他已無力更改。

就在劉秀為自己的後宮發愁時,陰麗華已然安然入睡,臨睡前的前一刻,她想,也許柳嬤嬤說得對,虞美人如此也算是一種解脫。

而長秋宮的郭聖通卻怎麼也睡不著,因為虞美人臨死前那恐怖的一幕一直在她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於是,她索性來到承光殿看劉強。看著已然入睡的劉強,想到往後劉強壽元有損,會體弱多病,她不禁心生愧意。

一旁的周茹意此時對郭聖通說:“王後,怎不喚袁太醫給太子再診?”她認為袁文當時定是沒能為劉強細診,應該悄悄請袁文來再行診斷。

郭聖通卻搖了搖頭,說:“木太醫所言定是屬實,在陛下與眾太醫麵前他定不會妄言。”

周茹意對此不免感到意外,不禁明明郭聖通當時還質疑木石斛,可這會兒卻如此篤信。她暗自深思片刻後,方明白郭聖通彼時所言的深意。想到最初的目的和之前的安排,周茹意知道一切如今都沒有如意,反倒賠了太子。對於這樣的結果,她自是深感遺憾,也很納悶。她說:“奴婢明明已然喚人將毒換掉,太子服下的怎會還是劇毒?”

郭聖通如今還有什麼不明白的,能瞞著她取得劉強信任的虞美人怎會輕易地露出破綻讓她看出,不過是借她要對付陰麗華的急迫之心而愚弄她一番罷了。想到這,她對虞美人真是恨得咬牙切齒。她對周茹意說:“不過是垂死之人一個愚弄罷了。”

周茹意一聽,頓時會意,不免亦覺虞美人可恨至極,她滿是悔恨地說:“早知道奴婢就不該讓太子吃下那糕點。”

郭聖通何嚐沒有如此想過,隻是一切已成定局,她歎息道:“此番終究是本宮大意而令太子受罪了。”

周茹意對此自是不會回應,她轉而說:“幸虧陰貴人的青玉及時請來高太醫,否則太子當真危矣。”她說這話不過是純粹想感歎太子此番驚險卻幸運。孰料卻觸動了郭聖通的逆鱗。

郭聖通當即沉下臉,看向周茹意說:“太子豈是她能救之人,即便沒有青玉,太子此番亦能安然渡過此劫,不過是被她撿個便宜罷了。”她郭聖通的兒子不需要陰麗華救。

郭聖通處心積慮要除去的人,明明應該要置劉強於死地的人偏偏兩次相救,讓郭聖通情何以堪,這不就更顯得她醜惡了嗎?郭聖通怎願承認這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