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陰麗華是為五王子祈福而來,陰鄧氏自知不能多打擾,在天音寺逗留了一個上午,用過午膳便打道回府了。此後,隻是偶爾過來看看,也從不留宿。
不過,陰麗華回到新野,最高興的並非陰家人,而是剛回到新野不久的子後蘭卿。他從漁陽而來,回到新野,自是到陰府拜訪陰鄧氏。
陰鄧氏待子後蘭卿如同半子,許久未了,如今見到自是高興不已,拉著子後蘭卿噓寒問暖之後,又絮絮叨叨說起昔日往事,直至說累了方肯罷休。
子後蘭卿一直耐心相陪。
待陰鄧氏去歇息後,陰麗華的三嫂陰許氏便對子後蘭卿說:“娘年紀大了,便愛嘮叨往事,還望中德你不要見怪。”
子後蘭卿含笑道:“中德歡喜不及,怎會見怪。”
陰許氏見子後蘭卿一直不曾露出過不耐之色,今神情又真摯,便知其言不虛,笑了笑。見自幼與子後蘭卿感情要好的陰欣至今還候著子後蘭卿,便知其定有許多話要與子後蘭卿說,便識趣離開。
不同於陰識的肅穆,陰興的寡言,陰就的多言,儒雅多才、溫文有禮的子後蘭卿對陰欣來說,可是最得他喜愛的。昔日有心事他傾訴最多的便是子後蘭卿,自子後蘭卿離開後,他時常掛念,如今再見,心中不勝歡喜,自與子後蘭卿暢聊起來。
子後蘭卿一直噙著溫和的淺笑,直至聽到陰麗華也回到了新野,他陡然變色,難以置信,繼而難掩歡喜,再似哭似笑。之後,他雖強持鎮定,卻再也沒聽清陰欣所言。最後,他推說連日奔波,疲憊不堪,需要休息而倉皇離去。
翌日,子後蘭卿讓人告知陰鄧氏,說自己有要務在身而需奔赴異地,請陰鄧氏原諒他不辭而別。而實際上,他帶著打發不走的貼身隨從來到了天音寺,對主持說要出家。主持見子後蘭卿意決,便遂了他的願,而他的仆人毅然相隨,主持亦予以成全。至此,子後蘭卿便也在天音寺住下了。如此一來,他與陰麗華同在屋簷下,又豈有不見之理。
陰麗華見到出家後的子後蘭卿,十分驚訝,“蘭卿哥哥,你怎會這般模樣?”從陰興那裏得知子後蘭卿立功後不知去向,她還為此擔憂,沒想到會在這裏遇上,更沒想到子後蘭卿出了家。
子後蘭卿淡然一笑,道:“塵緣已了,自是如此。”
陰麗華不明白子後蘭卿是遭遇了什麼事情以致他看破紅塵而出家,心裏不免對子後蘭卿心生憐惜,想到他奏疏上說患了重病,不由得細察起子後蘭卿的氣色,隻見他臉色比昔日蒼白,果真透著病態,便問:“蘭卿哥哥,你身子可好?”
子後蘭卿笑道:“我一切安好如初,你無需掛念。”
陰麗華聞言,半信半疑,但她深知子後蘭卿若是不想說,任憑她再問也問不出來,隻能私下讓柳嬤嬤她們打聽一二。
子後蘭卿知道陰麗華自幼便想著能與心愛之人四處遊曆,看盡大好河山,於是他便將自己這些年到過的地方看到的,遇到的一一講給陰麗華聽。
由於劉義王與劉陽被陰鄧氏帶回了陰府,於是陰麗華每日空閑便與子後蘭卿在一起,靜靜傾聽,有時就事論事,就景論景,不知為何,聽著子後蘭卿說的地方,她感覺如同自己到過一般,感同身受。
日子就這麼飛快地流逝了。隻是,這一日,陰麗華如常來到老地方,卻遲遲不見子後蘭卿的身影,她自是遣人去相問,方知原來子後蘭卿感染了風寒,正臥床不起。陰麗華得知後本欲親自前往探看,然而卻被柳嬤嬤阻攔。無奈,陰麗華隻好讓青玉代行。青玉回來後告訴她,並無大礙。
陰麗華盼著子後蘭卿早日康複,可惜,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