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八月初,陰麗華生下長公主劉義王,八月中旬郭聖通接著生下二王子劉輔。郭聖通先得劉秀偏袒,再聞陰麗華難產傷了身子,一年不得有孕,已是每日笑容滿麵,今又再得一個王子,那真是春風得意,這一次,郭聖通竟然覺得其實蒼天也挺眷顧她的。
對於二王子的到來,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人自是不用說,憂的人除了西宮主仆、陰家眾人之外,近在京都有人,遠在千裏亦有人。
就說京都的吧。來歙見陰麗華失了後位本就為之不歡,再聞陰麗華難產生了公主,而郭聖通再得王子,心裏更是心疼陰麗華,想看一眼陰麗華是否安好,寬慰一句,奈何宮闈重重,即便他進宮見劉秀,借機能走到西宮前,卻無法入其內。如今,他隻能通過交好的陰興來得知陰麗華的近況,可陰興乃是天子近臣,又豈是他想見便能見的。他一向理智又有耐性,可遇到陰麗華的事,他的理性尚存,但耐性卻近乎沒有。他清楚這樣不對,但怎敵昔日那一抹心動以及一直以來的夢回。
就在這些人沉浸在長公主和二王子到來的悲悲喜喜時,先前由劉秀委任決定軍事的吳漢,在率兵進南陽,接連攻下宛城、酈城、穰城、新野諸城,引兵南行,在陲水大敗秦豐,而後與馮異合兵馬後,攻打昌城五樓兵渠帥張文,又在新安城大破銅馬餘部與五幡部眾。這本來是喜事,但吳漢帶兵出略宛城,士兵多有暴掠,新野縣亦不能幸免。恰逢破虜將軍鄧奉回鄉省親,也不知是憤然於吳漢士兵之暴掠,還是另有原因,總之,鄧奉聚集族眾鄉裏,扯旗造反了。
鄧奉扯旗造反,可謂一呼百應,當即舉兵淯陽,驅逐吳漢留守的漢朝守兵。接著,同郡人董欣起兵響應,攻進宛城,扣押了南陽太守劉欣。
當時,揚化將軍堅鐔離宛城最近,聞知有變,連夜帶兵趕到城下,借著夜色的掩護,悄悄爬上城頭,斬殺守卒,打開城門。
倉促間,董欣來不及應戰,潰敗而逃,固守堵鄉。
就這樣,兩隊兵馬相持不下。
軍紀鬆散,敗壞大事。檄文傳到劉秀這裏,劉秀極為震怒,前不久賈複部將正是犯了軍紀而被寇恂斬殺以致賈複、寇恂兩人失和,如今更是離譜,竟是有人造反了。為此,劉秀當即嚴令祭遵整頓軍法,又拜岑彭為征南大將軍,出兵征討鄧奉、董欣。安排好這一切後,卻是若有所思。
當夜,劉秀來到西宮,他對陰麗華說了鄧奉謀反一事,言語間盡是對鄧奉的失望。
陰麗華與鄧奉乃是親戚,素日裏兩府雖然有往來,但她與鄧奉也隻不過是點頭之交。及至劉秀起兵之後,陰識帶著一家人到鄧奉軍中尋求庇護,兩人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時,鄧奉熱情地接待了陰氏一家,將陰氏一家老小安置在自己的府邸裏,不僅派兵嚴加保護,還在生活上將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陰氏一家方能在亂世裏過上安生的日子。也是在此期間,因為陰欣的關係,陰麗華與鄧奉因棋而開始進一步相交,一來二去自然也就了解了彼此,兩人無論是愛好還是對世事的看法都是那麼的契合,可引為彼此的知己。故以陰麗華對鄧奉的了解,她不相信鄧奉僅僅是因軍紀敗壞而憤然造反,她感激鄧奉昔日庇護之恩,又有知己之情,她自是想要為鄧奉說幾句好話,但畢竟是造反大罪,情況未明,她也不敢妄言,故而她隻能謹慎地問劉秀:“此事會不會另有隱情?”
劉秀聞言,意味不明地看了一眼陰麗華,而後道:“但願吧。”
陰麗華自是沒有錯過劉秀方才那略帶審視的目光,她為此很詫異不解,但見劉秀一副不願多說的模樣,她自是不會自討沒趣。隻是,到底劉秀為何特意跟她提起鄧奉造反,這值得陰麗華深思,但不得不說的是,劉秀的心思,任憑陰麗華如何琢磨,也不會想到那上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