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一旁的陰麗華會意,便說:“西平王之意是長安將有人鬧事,屆時或有****,若是波及至此,讓我等無需驚慌,西平王自會相護。西平王,你要說的可是此意?”說著,含笑看向李通。

李通連忙應道:“正是。”李通不得不承認陰麗華這話說得漂亮,他向來隻知陰麗華貌美,不曾想竟也這般善解人意。他想,陰麗華與劉秀真是良配。

之後,李通給大家說了一下劉秀的近況。大家聽了,自是歡喜的。在李通離開之前,陰麗華托他找個好的學院,讓劉章、劉興去上學。這事她一早就跟劉武氏提過,劉武氏對此自是讚同的,隻是考慮到束修方麵所以遲遲沒有點頭,好不容易說服了劉武氏,讓其點頭,奈何婦道人家,在外走動不多,所知也不多,可托之人又無,於是這事便耽擱了,眼下李通來了,正好解了她們這個難題。

李通對此自是沒有拒絕,當下就應下了。他這般毫不遲疑的應允自是更的劉家人的歡心,以至於走的時候,得到了眾人熱情相送。而李通沒有辜負劉家人的期望,很快便將事情辦妥了,期間多次來往劉家。

過了年,劉武氏便做主除服。陰麗華對此雖然很是納悶,但始終沒有問出口。

除服後不久便是劉伯姬的生辰。陰麗華打算等劉伯姬的生辰一過,她便回一趟陰府,一來是她甚想念家,二來是她要把京都的情況相告而好讓家人也有個準備。然而就在她臨走的前一夜,劉武氏來到她的房裏,跟她說:“這兩三年,先是娘去了,接著又是你們大哥,如此一來,伯姬婚事便耽擱至此。若再耽擱下去,唯恐誤了她一生。娘臨去時最放心不下是也是此事,作為長嫂,我將此事一直放在心上,為免再耽擱下去,趕緊為伯姬相看人家,故而決意為夫君除服,也不知黃泉之下的夫君可會怨怪?”

陰麗華看著劉武氏一副憂心忡忡,愁容滿麵的模樣,心裏憐惜不已,在陰麗華看來,劉武氏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當真不容易。她也不知劉武氏為何對她說這麼一番話,但她還是寬慰劉武氏說:“大哥定會諒解大嫂一片苦心,何來怨怪一說。若大哥果真地下有知,指不定還感謝大嫂這一片拳拳慈心。”

劉武氏聞言,勉為一笑後道:“我來並非是為使你憐惜,而是有一事自個兒拿不定主意,想一聽你之見。”

陰麗華連忙正色而道:“大嫂不妨直言。”

劉武氏遲疑了一下,方緩緩而道:“伯姬兒時曾與一男子有口頭婚約,此男子乃是如今之西平王李通。兒時長輩見伯姬與李通友愛相善,便立了口頭之約,及伯姬及笈,長輩們商議兩人婚事,奈何世事無常,婚約尚無過明路陡然生變,蹉跎至今。我瞧著伯姬這丫頭從未放下李通,李通此人自是不錯,可李通心意如何我實在瞧不出來,欲厚臉皮一問,又怕徒失其心,得不償失,我為此事犯難不定,不知皎月可有良策?”

陰麗華沒想到李通和劉伯姬還有這樣的牽扯,如此一來,她倒是明白了劉伯姬對李通的情意,想了想,她教劉武氏如此這般,隻見劉武氏聽著連連點頭。

翌日,陰識來接。

劉章與劉興見陰麗華要走,心裏十分不舍,一人一邊拉著陰麗華,隻聽劉興對她說:“三嬸嬸記得早日歸來,莫要忘了我們。”

陰麗華鬆開他們的手,一邊摸一個腦袋,說:“三嬸嬸定不會忘了你們,亦會早日歸來陪你們,三嬸嬸歸來時再給你們帶好吃的,可好?”

劉章與劉興皆點了點頭。

陰麗華與眾人道了別,在大家依依不舍的目送下啟程回了新野。

待陰麗華離開後,劉武氏按照陰麗華所說的那般行事――在李通再次臨門之時,並沒有讓他如往常那般放下東西,寒暄幾句便離開,她留下李通用過午膳,在劉丁氏與劉伯姬姐離開之後,先是對李通誇讚了一番劉伯姬,然後再歎息她被家人所累蹉跎至今,最後她對李通說她有心想為劉伯姬找個好人家,奈何有心無力,她請求李通幫忙相看人家。

李通吧,自小便愛與劉伯姬一處,原因無二,就因為他喜歡護著劉伯姬,然知事後,自認自己配不上劉伯姬,便學會了隱藏,後來忙於輔助劉縯,想著有了功名之後便上門求娶,奈何族人被屠,接著逢劉母亡故,劉縯遇害,又豈是談婚論嫁時。這一耽擱,方至今日。好不容易等到今日,正籌備求娶事宜,卻聽到劉武氏如此請求,他唯恐心心念念的姑娘花落別家,連忙向劉武氏道明了心意。

劉武氏先是錯愕,後是一臉歡喜,順勢與李通定下了婚約。

翌日,李通便正式上門求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