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金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中國諺語。窮人不會認認真真的看待時間,而富人卻不同。他們珍惜時間,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他們會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讓金錢從時間的夾縫中流逝。
提前十五分鍾到達
富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都是駕馭時間的高手,他們深深懂得守時的重要性。守時是珍惜時間的最好表現,因為這不僅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而且會使自己的時間得到充分利用。
守時是一種素質,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準時就是帝王的禮貌”。許多你想打交道的精明、成功和有影響力的人士,並沒什麼“係統”去判斷別人和決定買誰的東西,與誰做生意,幫助或信任誰。所以,如果你不是個守時者,別人就會對你作出負麵的評價。可以說遵守時間是一個有助於打動別人的簡單方法。
伊曼努爾-康德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1779年,他計劃到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去拜訪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出發之前就寫信給彼特斯,說自己將於3月2日上午11點鍾之前到達。
為了能準時與朋友見麵,康德3月1日就趕到了珀芬小鎮,第二天早上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彼特斯的家。老朋友住在距離小鎮12英裏遠的一個農場裏,從小鎮前往農場的途中有一條河。當馬車駛到河邊時,細心的車夫說:“先生,真的很抱歉,我們不能從橋上通過,因為橋壞了,很危險。”
康德從馬車上下來,看了看橋,發現橋的中間確實出現了斷裂。雖然河麵不寬,但水很深,而且結了冰。當康德得知附近沒有過河的橋時,他顯得有點焦急,那時康德的懷表上顯示的時間是10點鍾。這裏距朋友的住處還有40分鍾的路程,如果選擇其他路途一定會遲到。
最後,康德跑到河邊的一座很破舊的農舍裏,客氣地問主人:“請問你這間房子要多少錢才肯出售?”
農婦大為驚訝:“您買如此簡陋的破房子,究竟是為什麼?”
“不要問為什麼,您願意還是不願意?”
“那就給200法郎吧!”
康德付了錢,說:“如果您能馬上從破房上拆下幾根長木頭,20分鍾內把橋修好,我將把房子還給您。”
農婦和兩個兒子馬上動起手來,他們在康德規定的時間內修好了橋。馬車順利地過了橋,飛奔在鄉間的小路上,10點50分康德趕到了老朋友的家。彼特斯高興地在門口迎接他,他對康德說:“親愛的朋友,您可真守時啊!”在與老朋友相會的日子裏,他隻字未提路上遇到的麻煩。
在為人處事中,守時就如同播種,一顆好的種子播入土壤,就像把自己的良好品質種在別人的心裏。守時就是這樣一顆種子,如果你精心栽培,在秋天你就有可能收獲累累碩果。
然而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沒有守時的意識。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已經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養成了磨磨蹭蹭的壞習慣。
科尼利爾斯-範德比爾特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億萬富翁之一。在他看來,不能準時簡直是一種不可寬恕的罪惡。
有一次,範德比爾特約了一個青年人,讓對方在上午10時到他的辦公室。事先,這位青年人曾經托範德比爾特替他謀取一個職位。這天,範德比爾特打算和這位年輕人談完話,就領他去見一位鐵路總辦的,因為當時鐵路局正需要一個職員。但遺憾的是,這個青年在10時20分才到達範德比爾特的辦公室。但那時範德比爾特已經不在辦公室了,他去出席另一個集會了。幾天以後,青年請求與範德比爾特再次會見。
會見中,範德比爾特問年輕人為何上次沒有準時赴約。青年回答說:“先生,我那天是在10時20分到的。”
範德比爾特立刻提醒他:“但我是約你10時到的。”
“是的,我知道,”青年支吾地回答,“但是遲到20分鍾,好像沒有多大的關係吧!”
“不!”範德比爾特嚴肅地說:“能否準時,有很大的關係。就以此事而論,因為你不能做到準時,所以就失去了你想要的職位。因為就在那天,鐵路局已錄用了別人。而且,允許我告訴你,年輕人,你沒有任何權利輕視我那20分鍾時間的價值,而讓我在這段時間閑著等候你。”
在時間問題上,一旦你與對方約定,就應盡力做到守時。如果確實由於某種原因無法赴約,也必須提前告知對方,並誠懇地致以歉意。倘若將約定的時間當作兒戲,無端爽約或姍姍來遲,隻會自食惡果,信譽掃地。
比如在談判時,你是否能準時坐在談判桌前;上班時,你能否準時坐在辦公桌前,讓老板看到你;約會時,你能否按時到達約會地點……假如你在這些時候、這些場合錯過了“時間老人”的提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敗。如果你想有一次成功的交際,“準時”是萬萬不能忽視的。
在對外交往中,與人約會還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時間約定要明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二是不要提前太早赴會,在主人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赴會不僅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也會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當然,對待自己也應該守時,如果你能明確告知自己與夢想會麵的時間,並與其約定“不見不散”相信你就不會無緣無故地浪費時間,不會在時間身上找借口,你會為了兌現那句“不見不散”而不斷充實自己。想做富人,那麼第一點就是要“守時,守約”,不然,你永遠隻能是窮人。
惜時如金的猶太商人
猶太人經商法格言中,有一句叫“勿盜竊時間”。這句格言,既是關於賺錢的格言,又是猶太人經商禮貌的格言。所謂“勿盜竊時間”,是告訴猶太人不得妨礙他人的一分一秒時間。在猶太人看來,時間就是生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還是金錢。猶太人信奉“時間就是金錢”的信條。
猶太人最討厭的就是不速之客,在他們看來,不速之客就等於盜竊時間和金錢的“盜竊犯”。有位月收入20萬美元的猶太大亨曾算過一筆帳:他每天工資近 8000 美元,那麼每分鍾為 17 美元。假如他被別人打擾,占用了 5 分鍾的時間,就等於被竊現款 85 美元。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正好相反,“今天沒事,路過此地順便來看看您”。主人不僅不覺得來訪的唐突,而且把此種來訪看作是有禮貌的表現,即使百忙之中也要抽時間熱情會客。
日本某著名百貨公司宣傳部的一位年輕職員,到美國紐約搞市場調查。當他想到自己應該有效利用時間時,就直接跑到紐約某位猶太人的百貨店,貿然叩開了該公司宣傳部文秘辦公室的大門。
秘書小姐問:“請問先生您事先約好了嗎?”
日本人一愣,但馬上滔滔不絕地說:“我是日本百貨公司的職員,專門來紐約考察,特意抽空來拜訪貴公司的宣傳部主任……”
“對不起,先生!”小姐打斷了他的話。
這位熱心的日本人被冷冰冰地拒之門外。對於視時間為金錢的猶太人來說,拒絕一個不速之客,就等於搬走一塊妨礙他們工作的絆腳石。
走進猶太巨商摩根的辦公室,就會發現摩根的辦公室和其他人的辦公室是連接著的。摩根這樣做是為了經理們有什麼需要請示的事情,他可以直接就在現場告訴經理怎樣處理,如果工廠出現了什麼問題,就可以直接來找他解決問題,他不讓問題拖延哪怕一分鍾。但是那麼多的問題要處理,摩根是怎樣辦的呢?原來摩根和人會麵的時候,會直接問有什麼事情要處理,他一般簡明扼要地交代三兩句,就把來人打發了。
摩根的經理們都知道他的惜時如金的作風,於是向他彙報工作的時候,都會幹淨利落地說明問題,任何的含糊和拖泥帶水都會遭到他嚴厲的批評。他也很少和人客套寒暄,除非是某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來了,他才說幾句客套的話。但是他有個原則,就是與任何人的聊天時間,不超過5分鍾,即使是總統來了,他也一樣地對待。
摩根最絕的是他有一套極為卓越的洞察人心的能力,當人們來找他,他立即就能判斷出此人找他的真實意圖,於是他會很幹脆地告訴來者處理的辦法以及處理的步驟。他的這套洞穿別人內心的本領,讓在華爾街的人敬服不已。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把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全部節省下來,好讓他的時間全部高效率地使用起來。當然他的這種珍惜時間的作風也讓他周圍的人們感到了不愉快,可是對摩根這樣的巨商來說,利用時間賺錢比任何問題都重要。
猶太人重視時間,它的另一意義是抓緊一分一秒可以搶占商機,爭取競爭的主動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後,猶太人已不滿足於小打小鬧了。他們是四處行走,販布帛,賣珍珠,做四方的生意,賺取八方的錢財。其中,羅思柴爾德家族的盛名回蕩在歐洲,施格蘭王國的影響已遍及全球。
當今世界,商場如戰場,而猶太人總能勝人一籌。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往往出現於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從威士忌到鳥食,從唇膏到穀物交易,從國防合同到地板覆蓋物,從稀有金屬到式樣服裝,從臨時性人事代理到光電複印,從計算機硬件到計算機軟件,從旅館到奶酪餅……不管何時何地,猶太人總能在世界商場上獨辟蹊徑、出奇製勝。因此,美國人說:美國人的錢在猶太人口袋裏。
一個關於猶太人的經濟神話說:猶太人控製著社區的、國家的、還有全世界的銀行、貨幣供應、經濟和商業。可以說,猶太人是真正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商人。
猶太人對於時間的認識和理解之深刻的確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借鑒。對比猶太人,我們似乎對於時間太過大方,一分鍾兩分鍾不在乎,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隻當兒戲,有的人“上班混,下班玩”,有的人幹脆就遊手好閑一輩子,浪費了時間,更磨滅了人生價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警惕起來,看一看猶太人是怎麼珍惜時間的!
做好時間上的安排
如果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那麼你就能贏得時間能夠給予的一切。一個不懂得如何去經營時間的商人,那他就會麵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而如果你管住了時間,那麼就意味著你管住了一切,管住了自己的未來。
如果你開車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會不會先不問路或不帶地圖?時間管理專家認為,每次花少許時間去預先計劃,收效將會十分顯著。事先花10分鍾籌劃,事中就不必花一個鍾頭去記起該做些什麼事。
赫德利克在他所著的《生活安排五日通》一書裏說:“不要把所有活動都記在腦袋裏,應把要做的事寫下來,讓腦子做更有創意的事情。”
相信筆記,不相信記憶。養成“凡事預則立”的習慣。為時間做預算、做規劃,是管理時間的重要戰略,是時間運籌的第一步。成功目標是管理時間的先導和根據。你應以明確的目標為軸心,對自己的一生做出規劃並排出完成目標的期限。隻有做好充分準備,才是快速完成工作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