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輕
對於各種呢絨成衣或布料很薄的成衣一定要輕熨,以便於絨毛能夠恢複原狀。
4.重
成衣的主要部位通常是很關鍵的部位,這些部位的特殊要求是挺括、耐久、不變形,因此對這些部位隻能重壓才能熨好,起到定型的目的。
5.歸
成衣在加工過程中,為使平麵的衣身變得符合人體造型,有些部位要在服裝製造前做暫時的定型處理。如人體凸出的部位,在熨燙時應將其直橫絲歸燙成能夠凸出部位的彎形,才能更符合人體的體型特點。
6.拔
拔和歸是相互聯係的,有些部位例如後背的肩胛骨部,隻有運用拔的手法,才能使這些部位符合人體的要求。
7.推
推是歸拔過程中的一個特定的手法,也就是將歸拔的量推向一定的位置,使歸拔周圍的絲縷平服而均勻。
8.送
將歸拔部位的鬆量結合推的手法將其送向設定的部位給予定位。如腰部的凹勢隻有將周圍鬆量推送到前胸才能達到腰部的凹勢、胸部的隆起,使服裝凹凸曲線的主體感更加明顯。
9.悶
在服裝較厚的部位也是需水量大的部位,必須采用悶的方法,即將熨鬥在這個部位有一段時間的停留,才能保證上下兩層布料受熱的均勻。
10.蹲
有些服裝部位出現褶皺不易熨平,可在熨燙時將熨鬥輕輕地蹲幾下,以達到平服貼體的目的。
11.虛
在製作過程中一些部位屬於暫時性定型的衣物以及毛絨類的成衣要虛燙,隻有通過虛燙才能保持款式窩活的特點。
12.拱
拱的手法是指有些部位不能直接用熨鬥的底部熨燙,如褲子的後襠縫隻有將熨鬥拱起來才能把縫線劈開,壓平燙平。
13.點
在服裝加工過程中有些部位不需要重壓和蹲的方法,要采用點的手法來點,可減少對成衣的摩擦力,徹底克服熨燙中出現極光的現象。
14.壓
成衣熨燙定型時許多部位需要給予一定的壓力,即麵料的屈服點,才能使其變形達到定型的目的。
15.拉
在服裝熨燙時,除了右手使用熨鬥外左手要相互配合,有些部位要適當的用左手給予拉、推、送才能更好地發揮熨燙成型的作用。如褲腿的側縫,熨鬥在來回走動時是不能克服的,隻有用手適當拉伸配合熨燙,才能達到平服的目的。
16.扣
扣是指成衣加工過程中有些部位利用手腕的力量將絲縷窩服,使這些部位更加平服貼體。
四、各種服裝麵料的熨燙重點
1.棉布類
(1)平紋棉布:這類衣料在熨燙前必須噴水或灑水,含水量可控製在15%~20%之間,待水滴勻開後,用溫度為180~190℃的熨鬥在反麵進行熨燙。當然,也可以在衣服正麵進行熨燙,但要把熨鬥溫度控製在165~185℃之間,而且熨鬥表麵應潔淨。
(2)斜紋或較厚實的棉布:這類衣料在熨燙前同樣需灑水或噴水,含水量在15%~20%之間,待水滴勻開後,用溫度為180~200℃的熨鬥先在反麵熨燙,若不夠平挺,可在麵料正麵蓋上幹布後進行熨燙,以免布麵出現極光。在幹布上的熨燙溫度可控製在210~230℃之間。
(3)棉質起絨衣料:這類麵料熨燙時,正麵應墊濕布,濕布的含水量應在80%~90%之間,將濕布燙到含水量為10%~20%時,揭去濕布,用毛刷將絨刷順,此時熨鬥熨燙濕布的溫度為200~230℃。然後將熨鬥降溫至180~200℃,直接在衣料反麵熨燙,將衣料燙幹。熨鬥走向應均勻,用力不能過重,以免出現極光。
2.麻布類
苧麻布、亞麻布等麻類麵料熨燙時,應首先在麵料上均勻地噴水或灑水,水量應控製在20%~25%之間,熨鬥可直接熨燙正麵,這時熨鬥溫度在160~180℃。若在反麵熨燙,則熨鬥溫度可稍高一些,約為175~195℃。
3.絲綢類
(1)桑絲綢類:這類衣料在熨燙前必須均勻地噴水或灑水,含水量控製在25%~35%,熨鬥可直接熨燙衣料的反麵,熨鬥溫度應在165~185℃。對於緞料棉衣,熨燙時應在正麵墊上濕布,濕布的含水量為65%~75%,熨鬥的溫度為200~220℃。
(2)柞絲綢類:這類衣料容易起水漬,所以在熨燙之前,噴水必須噴得細,含水量在5%~10%,熨鬥可直接在反麵熨燙,控製熨鬥溫度在155~165℃之間。對於較厚的柞絲衣料,熨燙時,可在反麵墊上一層幹布,再蓋一層濕布,濕布的含水量在40%~50%,熨鬥在濕布上的溫度在190~220℃之間。
4.毛呢類
(1)精紡衣料:薄型麵料應用濕布進行熨燙,濕布含水量在65%~75%之間,熨鬥在濕布上的溫度為200~220℃。然後將熨鬥溫度降低到150~170℃(如果是含錦綸的混紡麵料,則熨鬥溫度應控製在125~145℃),直接在衣料的反麵熨燙平整。再將熨鬥溫度升至185℃左右,墊幹布將衣料正麵熨燙平整。中厚型麵料應先用含水量在80%~90%之間的濕布及熨鬥溫度在220~250℃之間進行濕燙。然後降低熨鬥溫度至160~180℃,從反麵將衣料燙幹、燙平,最後再將熨鬥溫度升高到180~220℃左右,墊幹布熨燙,使之平整、挺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