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奇緣異會》更多支持!
昨天一位熱心的網友跟我說:“小說寫的人物太多,怎麼什麼人物都出現啊!我都看不懂了!”
他的話果然一語中的,這正是也是我擔憂的,我不得不仔細對小說進行思考。所以我在《起死回生》的後麵加了一章《浪子回頭》,希望能有一個過度。我打算使這本小說的第一卷僅僅成為一個序言篇,將多出現一些人物,在第二卷《前世因》中可以寫得更多,更細致。小說第二卷中將重點介紹曆史上每個時期裏在第一卷中出現的人物的故事。內容很龐大,我也打算多研究一些曆史。
《如影隨形》中一平道人是郭鬆林的前世守一的師弟,第二卷還將仔細描寫到守一悲劇般的愛情故事,還有他在北邙山大戰屍魔,尋求仙藥的故事。
小說最後還有一卷是《未來報》,將寫未來的生活。我想如果寫完可能有一千萬字,要花上大量的時間。我也可能在第一卷寫得差不多的時候就開始寫第二卷了。
我寫小說的最初目的是希望能將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寫出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小說。所以我希望喜歡佛學的人可以有興趣讀,喜歡道學、儒學、醫學、易數、風水、相術……的人也有興趣讀。但我在選擇上也會以善為標準,不管那一門類,都是以行善來改變命運的。比如風水、相術、易數,如果人們行善都可以改變原有算定的命運,命由己造,福由己求。
但我不希望大家對每一門都有研究,因為貪多的話必然會像我一樣都隻了解些皮毛,其中的精華根本沒有學到。小說中的人物也都隻有一門精通的,希望大家能理解這一點。比如歐陽平醫術高明,但也懂一點易數,卻還是趕不上郭鬆林,也可以說是守一在這方麵的造詣。因為術業有專攻。
所以讀者不管在什麼行業,不管喜歡哪一門類,一定要對這一門深入研究,將它學到盡善盡美的程度,然後把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到生活中,為人民服務,那麼我們必然會有成就。
我是學油畫的,現在還在上大學。我的專業老師對我們說:“你們必須要學藝術史,然後在藝術史中找到你喜歡的一個門類去深入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你的風格。喜歡古典寫實主義的就畫古典寫實,喜歡印象派的就畫印象派,喜歡抽象的就畫抽象。
還可以具體到某一位畫家,專門研究他的畫作。去模仿,但不要抄襲。正如齊白石所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大家可以學習大師們的風格,將他們的風格轉化成自己的風格,自己的藝術語言,在平時的習作和創作中體現出來。藝術家往往是以所知來畫所見,所知就是藝術史中的風格。
我看一幅畫,首先看他屬於什麼風格。如果一幅看不出風格的畫,要麼他就是一張廢品,要麼就是偉大的畫作。梵高的畫在他的時代是超前的,人們沒見過這麼畫畫的,所以梵高在他的時代沒有人關注,但他對後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看藝術的大師們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使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哪位大師的畫。這是畢加索的,這是達芬奇的……
安格爾的唯美,梵高的激情,達利的幻想……所以沒有一位藝術家可以兼具所有的風格。
我們學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著作,一定要一本吃透。要達到像百家講壇上的國學大師們那樣,可以講出來,而且講的很好,讓人們喜歡聽,喜歡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