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大寶年間,降將侯景發動叛亂,京城被攻破,姚察隨同父母棄官從金陵返回家鄉。當時兵荒馬亂,餓殍遍地,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真是告糴無門。姚察家人口多,全靠挖野菜自給。
姚察經常翻山越嶺到處尋求接濟。他常常將自己的一份口糧分給弟妹們,對故舊中一些絕糧者也給予照顧,自己卻甘願吃野菜。即使在這種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他也沒有間斷學習和鑽研。
梁元帝在荊州即位後,姚察隨父親和朝中一些大臣按規定趕到荊州,梁元帝授予他原鄉縣令之職。
當時原鄉縣境內一片蕭條景象,由於戰爭,人口不斷外流。姚察上任後首先減輕了農民的賦稅和徭役,鼓勵農民開荒種地。經過幾年的治理,原鄉縣內又恢複了昔日的繁榮景象,百姓一直都稱頌他。
南陳建立後的30多年裏,姚察先後任過宣明殿學士、度支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姚察擔任要職後,廉潔奉公,為官正直,從不與人拉關係;而對一些想拉攏他的人也一概拒絕。他的一個門生想巴結他,知道他的品格,不敢送豐厚的禮物,隻拿了兩丈南布、四丈粗絲花布來拜見他。姚察看著這些禮品說:“我穿的衣服,隻是麻布和薄粗絲布,你這些東西對於我沒有用處。既然想誠摯相交,就希望不要如此煩勞。”門生一再恭敬地請求老師留下這份禮物。這惹得姚察發了脾氣,聲色俱厲地將他訓斥一頓後攆出門去。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給姚察送禮了。
隋文帝滅陳後,授予姚察秘書丞之職。隋文帝知道他生活清苦,有一天單獨召他入內殿,賜給他果品佳肴,還指著他對朝中大臣說:“早聽說姚察學問品行當今無比,我平定陳朝隻得到這麼一個人才。”
姚察在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4)襲封北絳郡公。隋煬帝即位後,授姚察為太子內舍人。第二年姚察去世。他在臨死前留下遺囑,要求喪事從儉,棺材就用薄鬆木板做,做得不要太大,能裝下遺體就行;墓穴也不要裝修,能埋住棺材就行。他還囑咐說,送葬時,隻用舊車將棺材送到老墳,家中不必設靈位,戒齋日隻獻點素食果菜,家裏有什麼就獻點什麼,不必另外置辦。
姚察生前事事為他人著想,為百姓謀福祉,雖身為朝廷大臣,卻生活清苦,不如一般百姓,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懷和廉潔的職業操守被他詮釋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