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情商的修煉(1)(1 / 3)

情商已在各個領域得到充分的應用,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情商嗎?那麼,就從細節開始修煉吧。

情商的修煉在於細節

注重細節的情商,能為你營造融洽的人際關係,使你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

有一天,正下著雨,有一位老太太走進了匹茲堡的一家百貨公司。

她在櫃台前徘徊了很久,顯然,她不打算買任何東西。大多數售貨員隻是看了她一眼,還是忙著自己的事。

一位年輕的男售貨員看到她後,卻立即主動地打招呼,並很有禮貌地問她是否需要服務。

老太太說,自己隻是進來避避雨,並不打算買任何東西。

這位年輕人微笑著說:即使不買任何東西,您仍然受到歡迎。

他不僅主動地和老太太聊天,並且當她要離開店子的時候,還熱心地為她撐開了雨傘。

就這麼普普通通的一件事,年輕人幾乎把它忘記了。直到有一天,他被老板叫到辦公室。

老板拿出一封信,這封信正是那位老太太寫的。老太太要求這家公司派一名售貨員到蘇格蘭,代表該公司接下一所豪華辦公樓的建築裝潢業務。

信中,她還特別指定,這項資金龐大的工作,要由這位男店員代表公司來負責。原來,老太太是一家著名跨國公司總裁的夫人。

原因很簡單,是這位男店員給老太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太太看重的就是男店員注重細節的情商。

注重細節的情商,能給人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又能帶來良好的信譽和巨大的經濟效益。隻要你在細節上多加修煉,你的情商就能為你營造融洽的人際關係,使你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

情商是情緒管理方麵的智力,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每個人的細微行為,都可以反映出他情商的高低。大型的談判合作,朋友間的閑聊,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隻言片語,都是一個人內心的完全寫照。

所以,要想完善自己的行為,必須從頭腦開始打造自己。而打造高情商的過程,就是通過反複的實踐去領悟,讓思想逐漸感化自我的過程。

培養行為習慣的過程則是重塑自我的過程,也就是說,人們在修整每一個細微行為,或是培養某一個習慣的時候,就是對整體情商、心態、觀念的調整。

這就是情商修煉時,應從小處,即從細節處著眼的道理所在。

情商自我訓練班

自我訓練班學習的主題,是個人及人際互動中產生的感覺。要探究這個主題,老師和家長都必須專注在孩子的情感生活上,這正是絕大多數學校和家長長期忽略的課題。

十五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圍成一圈,盤坐在地上。

上課前,老師開始點名,喊到名字時,學生不是傳統式地答應一聲“到”,而是報分數來表達他當天的心情。一分表示心情低落,十分表示情緒激昂。

看來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錯。

“傑西。”

“十分:因為是周末,我心情很好。”

“崔克。”

“九分:有點興奮,還有點緊張。”

“尼可。”

“十分:我覺得很快樂。”

這是紐約學習中心情商自我訓練班的上課情況。自我訓練班學習的主題,是個人及人際關係互動中產生的感覺。要探究這個主題,老師和家長都必須專注在孩子的情感生活上,這正是絕大多數學校和家長長期忽略的課題。

訓練班以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題材,隻要是被排擠的痛苦或是嫉妒,以及可能引發打鬥的紛爭等等,都是上課時討論的主題。

該校的主任兼課程設計人凱倫指出,孩子的學習行為與他們的感覺息息相關。情商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絕不亞於數學或是閱讀等方麵的引導。

乍一看,情緒教育班給人的是平淡無奇的感覺,似乎不可能解決多而繁雜的青少年問題。但這正是教育的本質,家庭教育也一樣,必須長時間地、經常性地向孩子灌輸一些平凡但卻非常重要的道理。

情緒教育的根本價值在於:讓孩子在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經驗,直到在腦海中形成明朗的路徑,以至習慣成自然,在麵臨威脅、挫折或傷害時,就可以收放自如了。這種看似平凡而瑣碎的課程,卻可以培養出健全的人格。這正是當今社會最迫切需要的。

訓練班的同學並不是每天的情緒都很高昂。有時候報出的分數隻有一、二分,這時往往會有人關切地詢問。被詢問者當然有不回答的自由,但如果他願意分享心事,大家便有機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各年級的困擾略有不同,低年級的普遍煩惱包括恐懼、被嘲弄、被排擠等。五六年級又有另外的煩惱,諸如沒人追求,被排擠,朋友太幼稚,都使他們進退兩難。

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對小孩子而言卻是天大的問題。通常都是在校園邊緣私相流傳,午餐上或朋友談心時,但更多的孩子根本無人可以傾訴,留待自己晚上輾轉困擾。而在自我訓練班上,這些想說又無處可訴的事,都可以成為當日的話題。

他們的教學內容非常的豐富,包括自我意識的增強,各種情緒及其表達方式的認識,思維、感覺與行為關係的分析,做決定時根據是思維還是感覺的分析,並將這些應用於實際。此外,還教導學生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對自我保持正麵但務實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