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克服心理障礙收獲心靈感悟(6)(1 / 3)

加強對有抑鬱心理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幫助他們客觀認識自我,讓他們增強對自我的愛護和對生命的珍惜;其次幫助他們客觀地評價自我,擺脫自我無能心理的壓力;最後,要幫助他們學會有效地控製自我,學會向朋友傾訴自己的煩惱,是中學生平衡心理矛盾的一個有效方法。

有抑鬱心理的學生經常因過度壓抑自己而感到焦慮和緊張,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學會向朋友傾訴自己的煩惱,不僅能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同時也能有效地控製他們的抑鬱心境,從而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

七、消除自我封閉

中學生自我封閉心理主要是指中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在中學階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日益明顯。它突出表現為學生沉默寡言,喜怒哀樂不輕易表露,而且極易產生悲觀情緒。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初一學生明顯不如小學生愛回答問題,到初二這種現象更為明顯;進入初三、高一,學生的封閉心理進一步發展,他們很少與父母交談,家長詢問學校情況,他們往往顯得不耐煩或隻作簡單的回答,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趨勢更為明顯,他們不願和老師接近,極少到辦公室向老師提出問題或主動與老師談話,特別不願告訴老師班上同學的事情。

中學生封閉心理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麵:

1.由學生生理發展的特點所造成。中學生由於第二特征的出現以及大腦和神經係統的發展,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他們由於擔心被人“小看”,往往羞於在成人麵前暴露內心世界而產生封閉心理。

2.學生心理發展的社會性使然。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趨於成熟,所以他們熱衷於同齡人之間的交往,而與成年人的關係則由依賴型轉變為密切接觸型和保持距離型,表現出封閉性和相對的開放性並存的特點。

3.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發展,這必然引起他們情感上的變化,由兒童期的心裏怎樣想,行動上就怎樣表現,發展為對問題的看法一般不流露。他們心裏雖有許多奇異的想法,但往往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不輕易表露出來。

怎樣克服自我封閉的心理呢?

第一,尊重、信任他人。生活在人類社會中,必須與人進行交往,如果你對人際交往表現得冷淡,這說明你對人的信任感和孩子般天真的直覺已被自我封閉毀滅了,因而你也不會從中獲得應有的快樂,所以你要學會放慢自己緊張的生活節奏,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努力去尋找生活樂趣,如與初識者打打招呼,和朋友娛樂一番等,使自己不至於走向封閉的深淵。

第二,學會說“真有趣”。生活中你常常會發現,在大人眼裏一點都不值得笑或一點都不覺得有趣的事,在我們眼裏卻那麼有趣可笑。

正因為如此,孩子的煩惱才不會久留心中,總是過眼雲煙。如果我們總是對什麼都覺得“真有趣”,那麼生活中就會常常充滿開懷的笑聲和無限的歡樂。

第三,順其自然地生活。我們習慣幹什麼事都要事先有計劃,有目的,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但現實生活中並不能完全刻板行事,不能為了一件事沒按計劃進行、沒達目的就煩惱。

如果你對每件事都精心策劃,以求萬無一失的話,就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感情緊緊地封閉起來。我們應該回憶一下自己童年時的樣子,重視生活中偶然的靈感與樂趣,有時能讓自己輕鬆高興一下就行,不要整日奔忙於一個明確目的或一個難題,那樣會很累的,要懂得快樂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價值標準。

第四,不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生活中會有許多令人陶醉、值得我們動心的事情,我們應當真實表露自己的情感。如你和摯友分離在即,就讓即將湧出的淚水順利地流出來,而不要強忍在眼眶裏或躲到洗手間去哭泣。

為了怕別人說長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一部分隱藏起來,這是自我摧殘,也無意義,倒不如真實對待自己的情感,遵從你的心,聽取你心靈的聲音,這樣即使做錯了,也不會太難過。

所以當你遇到挫折、感到煩惱的時候,不妨向親朋好友訴說你的苦悶,即使有些話不能對自己的家人說,但可以告訴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有一首歌中這樣唱道:“朋友憂愁我哭泣,朋友快樂我歡暢。”若能有這樣的朋友,那你就是非常幸福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