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生理性妊娠用藥(1 / 1)

概述

妊娠是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成長的過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始,胎兒及其附屬物自母體排出是妊娠的終止,妊娠全過程平均為38周,是非常複雜、變化極為協調的生理過程。孕婦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呈正氮平衡狀態。孕婦體內儲備的氮,除供給胎兒生長發育及子宮、乳房增大的需要外,還為分娩期消耗做準備。而胎兒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鈣、磷、鐵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妊娠末期的胎兒體內所含鈣25g、磷14g,絕大部分是妊娠最後2個月內積累,所以應於妊娠後3個月補充維生素D及鈣,以提高血鈣值。胎兒造血及酶合成需要較多的鐵,一般而言,孕婦儲存鐵量不足,需補充鐵劑,否則會因血清鐵值下降發生缺鐵性貧血。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造成胎兒生長發育異常。所以合理調配膳食,充分保證營養素的供給,對胎兒的發育至關重要。

用藥原則

(1)個體化原則,根據機體所需補充其所需要的營養素。

(2)根據胎兒生長發育周期,選擇性地補充所需營養素。

常用藥物

鈣劑:氯化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

抗貧血藥:鐵劑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右旋糖酐鐵,葉酸、維生素B12等;

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類: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瑪特納、善存、施爾康、21-金維他等。

維生素D

片劑:每片含碳酸鈣750mg(相當於鈣300mg)。成人,2片/次,一日1次,鈣是維持人體神經、肌肉、骨骼係統、細胞膜和毛細血管通透性正常功能所必需元素。維生素D能參與鈣、磷代謝,促進其吸收並對骨質形成有重要作用。

主要用於妊娠期補鈣和防治骨質疏鬆、可致噯氣、便秘;過量服用可發生高鈣血症、乳堿綜合征。心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尿鈣或血鈣濃度過高者禁用。

硫酸亞鐵

片劑:0.3g/片。

緩釋片:0.25g/片。

口服:成人0.3~0.6g/次,一日3次,飯後服用。6~8周為1個療程。

鐵為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染色質及某些組織酶的主要成分之一,缺乏時可引起貧血。主要用於慢性失血、營養不良、妊娠、兒童發育期等引起的缺鐵性貧血。

稀鹽酸、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含鈣、磷酸鹽類藥物、抗酸藥、四環素及濃茶均可使鐵鹽沉澱,妨礙其吸收。常見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

宜飯後服用。

富馬酸亞鐵

腸衣片劑或糖衣片劑:100mg/片。

口服:200~400mg/次,一日2~3次,2~3周為1個療程。

同硫酸亞鐵,主要用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特點為含鐵量高,較穩定,刺激性小而起效較快。

胃腸道反應較輕。消化道潰瘍、潰瘍性腸炎及對鐵過敏者忌用。

右旋糖酐鐵

針劑:含50mg或100mg元素鐵/2ml。

片劑:25mg/片。

深部肌注:50~100mg/次,每1~2日1次。

口服:50~75mg/次,一日3次。

可溶性鐵,適用於不能耐受口服鐵劑的缺鐵性貧血者或需迅速糾正缺鐵者。

肌注可產生局部疼痛及色素沉著。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需冷貯,久置可有沉澱多。

多糖鐵複合物

膠囊劑:每粒含鐵元素150mg。

口服:1~2粒/次,一日1次。

治療缺鐵性貧血,與其他微量元素合用可產生相互代謝幹擾;與茶葉和含鞣質較多的中藥同服不利於鐵的吸收,四環素、土黴素、青黴胺等藥物可與鐵劑形成不溶性絡合物,從而影響鐵劑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