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如何求人把事辦到位(3)(1 / 3)

一天,見了段喬後,子高並不直接提及釋人的事,而是和段喬共同登上城牆,故意左右張望,然後說:“這牆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勞。功勞這樣大,並且整個工程結束後又未曾處罰過一個人,這確實讓人敬佩不已。不過,我聽說大人將一個縣裏主管工程的官員叫來審查,我看大可不必,整個工程修建得這樣好,出現一點小小的紕漏是不足為奇的,又何必為一點小事影響您的功勞呢。”段喬見子高如此評價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興,然後又聽子高的見解也覺得其在情理之中,於是便把那個官員放了。

那個官員之所以能夠獲免,原因大多在於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頂高帽子給段喬帶上,然後就事論題,深得要領,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其實,一般人都存在順承心理和斥異心理,對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巧言遊說,便容易成功。

這種方法不僅可用來求情,也可用來諷刺,雖不點入正題,卻也側重利害。

齊國的辯士田驕,標榜自己不喜歡做官,並以此自命不凡。實際上,他依附於權貴,氣派和勢力比做官的還大。

他朋友雲奇一天來到他的府中,對他不肯為官的骨氣表示極為欽佩並表示願做一個小仆人。

田驕喜不自勝,問道:

“您是從哪裏聽說我主張不做官的?”“聽我隔壁的女人說的。”“她也知道我?”“不但知道,而且還說您是她的楷模呢!”“她是什麼人?”田驕更感興趣地發問。

“她是個潔身自好的人,早就發誓不嫁人。可是今年30歲,卻生過7個兒子;她雖然沒有出嫁,可比出嫁的人還會生兒子。”“這……這……”田驕有口難言。

從這段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雲奇是采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指桑罵槐,痛罵了田驕一番。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便是這樣的,旁敲側擊更甚於正麵斥責。

向上司“要”的藝術

加薪是每個身在職場的人最大的夢想,也是許多人心中暗暗盤算的“陰謀”。既然能幫公司談成許多筆生意,也能為自己談成這個問題吧!可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許多人不懂得加薪談判不能直來直去,而是要曲折一點,換句話說,就是盡量用暗示的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加薪談判和所有的談判都一樣,必須先稱稱自己的斤兩,再決定開口要多少。所謂薪水,其實就是你的表現和老板給的待遇在中間彙合的那個點。如果你的表現老板滿意,老板給的待遇你滿意,兩點基本上是重合的,雙方都滿意;如果你覺得自己表現很好,老板給的待遇比預期的低,那就隻有開口去要了。

不隻是薪水,還有地位,有時候也得善“要”,老板才給你;而不是大家所公認的那樣,你的表現達到了,自然就會給你相應的地位,要知道,老板也是人,也有忘記的時候和看不到的時候。

能否要到你的預期利益,關鍵就看你怎麼去要了。

南朝齊高帝有一天答應要任命張融為司徒長史,張非常高興,一直引頸企望皇帝正式任命,但是始終沒有下文。張實在等得不耐煩,隻好想辦法暗示。張融故意騎著瘦馬晉見皇帝,皇帝覺得奇怪,於是問他:“你的馬太瘦了,你一天喂多少飼料呢?”張回答:“一天一石。”皇帝又疑問道:“不少啊!可是每天喂一石怎麼會這麼瘦呢?”張又冷冷地答曰:“我是答應每天喂它一石啊!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吃那麼多,它當然會那麼瘦呀!”皇帝聽出言外之意,於是馬上下令正式任命張融為司徒長史。皇帝終於通過自己的行動兌現了諾言。

既然是要,那就得講究點藝術,像上述這位官員,麵對自己的最大頂頭上司,他的做法其實還是冒了一定的風險的,萬一皇帝心裏不太高興,一怒之下把他現有的也給奪去了,他豈不是得不償失了嗎?封建社會,什麼樣的情況都會發生。而在現今社會,你的要求可以正當地提出來,不必擔心有“性命危險”。

比較好的方法是告訴老板:“我在公司也做了這麼久了,對公司也有很深的感情。但現在我麵臨‘財務危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來跟你商量一下。(先把老板拉到同一邊,而不是對立。)你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為公司多貢獻一些,並能交換多一點兒的待遇,以讓我渡過這個難關。如果公司一時之間真的有困難,而另一家公司表示可以解決我的問題,那麼,我可能隻好轉到那家公司了。等將來‘財務問題’解決了,如果公司需要,我還是希望回來,為公司再次效力。”什麼事情都要看勢頭、觀風向,加薪談判也是這樣。這裏要看的時機,涉及“大氣候”和“小氣候”。

“大氣候”指公司的經營狀況,這一點大家都比較懂。“小氣候”指的是個人因素,比如老板最近的心情如何;最近別人要求加薪是否成功,老板反應如何;應該趁老板高興的時候一起要求加薪,還是過一段時間再說,免得老板一下子碰到那麼多要求加薪的人而被搞得焦頭爛額,這些都是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