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的縱向麵柱梁傾倒後呈整齊疊落狀態,從理論上說,側堆寬度應該為零。但就工程實際而言,由於各層縱梁斷麵寬度不一定相同,傾倒疊落又是動態的,有可能發生部分梁、柱偏離堆積,偏離量的大小一般與縱梁的斷麵寬度6和折疊次數訊的乘積成正比。考慮到6取值的固定條件。
3.3.2磚混框架與磚謝結構
就磚混框架而言,側向堆積不隻是結構側邊縱向梁的偏離量,更主要的是縱牆解體自然堆積形成的外溢量。通常情況下磚砌體的外溢量遠超過縱梁的偏離量,因此,將磚混框架側邊全部視為磚砌體(即忽略梁的尺寸)是合理可行的,這樣一來,磚混框架與磚砌結構的計算就等同了。
根據體積平衡原理,結構側邊縱牆的體積。鑒於側牆體積為兩部分,即爆破切口內的爆破體積和切口以上傾落體積,相應地堆積體積也必定由兩部分和疊加而成。
按照同樣的方法可得饑次折疊傾倒爆破最大側堆寬度的計算表達式,同是分作三種情況,分別為數中的任一個。
3.4最大後堆寬度氏的求得
3.4.1鋼筋混凝土框架
從理論上說,壓應為零,但工程上一般要考慮到後排柱在傾倒時的向後錯動,這一錯動較小,不足以拉斷立柱內未炸斷的鋼筋。
實際的最大後堆寬度是上述各式中計算數值最大的一個。
磚徹結構
磚砌結構與磚混框架磚砌體的後堆情況應該是一致的,所以仍可根據折疊次數分別選用式進行計算。
4計算結果與工程實際的對比分析
以往建築物單向傾倒爆破一般采用表1所列經驗公式預測堆積情況,盡管計算方法十分簡單,但由於考慮的變量參數隻有建築物高度丹一個,所以具有較大的偏麵性和盲目性,相比之下,本文所導出的計算公式考慮了影響堆積情況的多數基本參數,雖然計算過程複雜一些,可其計算結果必定更為全麵、準確和接近實際,為了充分說明這一點,我們將12次定向傾倒爆破的實際堆積情況與文中公式,以往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進行了對比。
4.1結果的對比
除去11號建築物的計算結果較實際小而外,其餘建築物都是8大於1相對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隻有4.5%,最大誤差也不過7.45%,它說明,計算結果與工程實際比較吻合,文中關於%的計算公式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實際情況。
最大側堆寬度
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3與5之間的相對誤差為20~25%,計算值多數偏小;對磚混框架一、3間相對誤差平均為6%對磚砌結構則為6%,計算值多數偏大。鋼筋混凝土框架計算值與實際相差較大是因其基本值較小造成,某些測量上的誤差就會使該數變化很大,但它們的絕對差值並不大,它說明,計算公式可以作為傾倒爆破設計的參考。磚混框架和磚砌結構的誤差較小,直接用於工程預測是可行的。
4.1.3最大後堆寬度氏
框架類結構的計算值大於實際數值,它可保證後向保留物的安全。另外,這類結構的相對誤差平均值隻有12%,可以滿足工程要求。後錯的發生說明結構後排柱並非是完全的定軸轉動,但後滑時,當有一取值範圍時,表中結果為取值上、下限計算結果平均值;4.8號建築頭的作用力不大,若有結構支撐,後錯即可避免。常磚砌物的後堆(隻要不是直接落砸)不會對周圍建築物形成損壞,加之計算數值比較接近實際情況,因而,工程中使用本文公式進行預測也是可行的。
4.2結果的對比
計算結果對雙次折疊的建築物比較接近實際,平均誤差為7.9%。但是,多數計算值都偏小,即使誤差較小,也還是無法滿足確保安全的要求,對單次折疊的建築物,計算數值基本都大於實際情況許多,相對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有31%之多,且其中最大誤差竟達51.3%,顯然,如果采用這類公式進行工程設計算,其結果是令人擔心的,它將使設計人員在傾倒場地狹小時不敢采用定向傾倒爆破方法或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技術措施,從而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施工強度和費用。
4.2.2最大側堆寬度知
計算結果均大於實際情況,相對誤差平均值對磚砌建築達82%,對磚混框架竟有1.56%,超出了1.5倍,這表明計算結果過於保守,不利於工程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設計中是不能使用這種公式進行設計計算的。
5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
文中提出的堆積參數計算公式和方法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實際堆積情況,可以用作爆前預測傾倒堆積情況的手段,其中鋼筋混凝土框架最大側堆寬度的計算隻可供工程設計中參考。
本文公式與以往經驗公式相比具有考慮問題全麵,適用性強,計算準確等優越性,其不足是計算過程複雜一些,計算量相對較大。
工程實際與計算結果的對比說明,文中針對傾倒堆積所闡述的建築物傾倒解體運動的一般過程是合理的,幾何推導是可行的。
我們的工作還隻是初步的,尚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堆積範圍平麵變化規律,改變堆積形態的方法等,特別是建築物傾倒後的堆積高度它直接影響到清渣施工的安排和清渣機具的選型配套,對清理工作至關重要,但是,由於堆積高度的討論比較複雜,需占大量篇幅,因此,我們將另外行文單獨地給予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