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蛝為了區分雌雄,在皮膚上分別生有“♂”與“♀”兩種圖案。
看似不怎麼厲害,實則裏麵的技術含量十分高大上,反正讓沈琮自己將這套功能實現出來沒個十年八年是辦不到的。
而且範例圖紙最牛逼的地方在於它裏麵的所有功能函數都具有通用性接口,可以很簡單地移植到其他根本不同類的生物身上。
哪怕它們一個是蟲,一個是魚,在強大的通用性函數麵前也沒有任何區別——實現上肯定不同,但對於使用它的人來說卻完全一樣。此刻沈琮直接拿來使用,便沒有感到任何形式的阻力。
加上智慧權杖的輔助,甚至沈琮連一次報錯都沒看見,就隻在代碼視圖裏麵引用了一下這個生長複雜花紋的函數庫,然後創建了一個基本的花紋對象,之後便又跑到預覽視圖裏麵去簡單調整了。
就像賽車遊戲裏對愛車進行塗裝噴漆一樣簡單。
使用這種手法,沈琮先是將一線金黃塗抹在了龍魚的腹下,然後拿出手機使用搜索引擎檢索到梵文的“三字大明咒”圖案,將它們染上不同的色彩,一個一個地放入了白金龍魚純白無瑕隱隱透明的鱗片之下。
如果拿隻筆手動畫上去,其實費不了不少功夫。可是讓龍魚自己將複雜的圖案生長到鱗片下的魚皮之上,隻這一步驟便在代碼視圖裏添加了上萬行代碼,而龍魚的基因總數也因此增加了九百多個。
不過經過智慧權杖對無用與冗餘基因的優化篩選,現在的白金龍魚基因總數反而要比它的藍本少上一萬多個,也就是近五分之一的數量。
到了這裏全部的設計工作便已經完成了,隻是要想讓它產生經濟效益還有兩點難處。
其一,它的生長還是太慢了,沈琮不想等那麼久。
其二,它無法進行繁殖,這便能夠讓絕大部分買家卻步,而沈琮瞄準的正是這部分人群。
第一點不難解決,將白金龍魚重新編譯後的dna用龍質細胞封裝起來其成長就會變得很快。而這還是受到了基因的限製,沈琮隻是簡單調整,便讓這隻白金龍魚的生長速度能夠完美發揮出龍質的潛能——
預期生長速度:前15天內長到二十五厘米!這是正常龍魚從孵化算起好吃好喝大半年時的個頭。
之後另一組控製生長的基因便會被激活,成長開始減緩,自此隻比普通龍魚稍快一籌。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白金龍魚的基因總數又增加了兩萬餘個。這些基因幾乎全都是重複的,目的便是加速同類蛋白質的合成,這也是自然界中生物慣用的伎倆。
不過這種優化還有個平衡問題在裏麵。大量重複的序列雖然能夠加速細胞生長,但基因數太多又反而會拖慢細胞分裂的速度,為了找準最優方案沈琮還是費了不少功夫。
至於第二點繁殖問題,這隻全新的白金龍魚因為經過沈琮的修改,尤其是在引入了圖案基因之後,現在的它已經不能被稱之為龍魚了。雖然仍然能夠跟別的龍魚產生後代,但生出來都是些醜八怪,沒人會願意購買。
如果這是隻雄魚,沈琮便能簡單地將它的性染色體取出一份,複製另一份後便得到一條雌魚。這樣因為它們同是經沈琮之手問世,遺傳物質一致,便能夠進行自然繁殖。
當初編譯目蛝之時,他就是用的這種手法從雄目蛝直接得到雌目蛝,對此熟門熟路。
可問題是它偏偏是條雌魚,對此沈琮考慮半天,終於想到了一種辦法——
雌核發育!
自然界中的高等動物存在兩種特殊的生育方式,其中一種是孤雌生殖,它是真正的無性繁殖,由母體直接誕生幼體無需雄性參與。而誕下的幼體遺傳物質與母體一致,也被認為是母體的克隆。
而另一種便是雌核發育,雌核發育的特點與孤雌生殖基本一致,唯一的不同在於它需要雄性的米青子激活自身的繁殖程序。它看起來像是一對雌雄動物正常誕生後代,但這個後代其實與父本沒有任何關係,它是母本的克隆。
這兩種繁殖方式,也是在麵對具有優良表現的觀賞魚類時,大型養殖場最想進行誘導的繁殖方式。因為這樣得到的幼體幾乎會與母體完全一致,一隻漂亮的母體生下來的幼體全都那麼漂亮,這不是發財了嗎?
可惜,現在的生物技術還不夠發達,有這種想法的養殖場不少,但能夠成功的案例鮮有聽聞。而人工誘導失敗的後果不僅僅是具有優秀血統的親魚失去生育能力,更多時候會導致它們直接失去生命。
將一切搞定,沈琮心裏又突然一動,花費了比之前所有步驟加起來都要更長的時間給這種魚加了一道枷鎖。
說是為了控製物種入侵也好,或者單單理解成避免價格被拉低也罷,在沈琮的這道保險下新的白金龍魚隻有在某種特殊物質的持續激發下才能進行繁殖。